盤勢強到「像壞掉」,預期終將修正但回檔仍站買方。AI 內容帶動儲存需求並擴散至 DRAM,美光短中期受惠。Apple 本輪硬體先行(AirPods Pro 3 即時翻譯、Watch 加入高血壓監測),NVIDIA Rubin CPX(GDDR7 128GB、注意力加速×3)推升機櫃功耗與散熱/電力需求。Microsoft×Nebius 五年大單帶動 SMCI、ASUS、華擎、緯穎 等供應鏈關注;並留意華碩「轉骨」機會與 Credo/Astera/Pure Storage/NetApp 等題材。
市場因降息預期過熱,非農數據不佳仍持續上漲,AI 題材支撐行情,但「狼來了」風險需警惕,建議設紅 K 止損。記憶體產業因 SanDisk、Seagate、Micron、群聯 漲價受矚目,2026 年成長可期。Broadcom AI 業務強勁,客戶涵蓋 ByteDance、Google,OpenAI 晶片 2026 年中量產或延遲。NVIDIA Rubin 平台因技術挑戰可能遲緩,然算力趨勢不變。PCB 與軍工類股進入調整,應謹慎追高。操作上,降低現金部位,分散持股,台股靈活操作,美股長期持有,避免高槓桿。
TSMC第二季營收年增44%。Micron季增15.5%,SK Hynix季增21.3%,Samsung僅增4.4-6.8%。三星、SK Hynix、美光停產消費性DDR4,推升價格高於DDR5。Meta、Advantest上調資本支出,推升AI供應鏈(如京元電、欣銓)與玻纖布廠。Google AI模式改變SEO邏輯。關稅透支手機、PC需求,聯發科、Dell、HP、Asus、三星下調展望。三星HBM3E削價競爭,2026年HBM4或憑1C製程重返NVIDIA供應鏈。行政院擬採購5萬臺無人機。
震盪盤中說明「指數→個股」的節奏與強弱輪動打法,技術上以長下影線後不創低作為反彈確認。中長線主軸鎖定軍工(無人機/飛彈)與AI 硬體升級:Anduril 已在台設點並交付 Altius-600M;資料中心散熱朝微通道直觸液冷與更進階方案推進;記憶體介面更正為 SOCAMM,時程多指向 Rubin。另指出 Google TPU 與 Broadcom 客製 AI 晶片動能。操作面控選擇權曝險、拉長買點節奏,信仰股比例宜克制。
NVIDIA財報健全,Networking與Scale Across帶動光交換器、光纖傳輸題材;Rubin晶片TDP傳聞逾2000瓦,推升MCL散熱需求,3653健策等台廠受惠。Google Nano Banana影像生成一致性佳,預期text to video加速NAND儲存爆發,Q3報價上漲即驗證,DRAM持續看好。投資策略從指數轉個股,聚焦電源、連接器趨勢,技術分析簡化追強,槓桿工具靈活用;提醒金字塔加碼風險高。
探討市場熱絡與槓桿風險,強調心態管理與操作調整,如恐慌買進、爭搶賣出。材料升級聚焦銅箔、玻纖布、Q Glass(石英玻璃布),Nittobo(日東紡)與Asahi Kasei(旭化成)關鍵;供需緊衍生Retimer(重定時器)、交換器機會,Astera Labs(艾思特拉實驗室)Scorpio(天蠍)優異,布局高速傳輸如Scale Up(單晶片性能提升)/Scale Out(系統擴展)、NVLink(輝達連結)、Ultra Accelerator Link(超加速器連結)。
指出台股白熱化,軍工與PCB板材(如富喬、金居、台玻)動能強,小作文與101廣告顯示過熱風險,建議關注反轉訊號。川普關稅喊價200%-300%,台積電或因在美設廠豁免,成熟製程風險高。應用材料下修財報,光通訊Coherent跌20%因預期過高與交易擁擠,Google供應鏈(如Celestica、光聖)具潛力。操作上,建議財報前降低槓桿,利用五檔掛單與試單判斷主力,結合想像力捕捉機會。
台達電自2023年起股性轉強,提供AI電源管理與液冷解決方案,獲NVIDIA及CSP青睞,2026-2027年營收有望翻倍,但設計易被複製,需持續創新。台積電7奈米以下產能爆滿,財報亮眼,惟2026年成長趨緩,匯率壓力及H20解禁影響有限,2027年因A14量產需求回升。Meta資料中心擴建未顯著反映至供應鏈,AWS表現較強。市場忽略短期放緩,投資應聚焦AI長線趨勢,降息或重演2020年寬鬆行情。估值為防守工具,高成長股難精準估值,需押注大方向。
AWS以自研ASIC(Graviton/Inferentia)與雲端技術支援75萬台機器人、Prime Air無人機與Project Kuiper衛星,投資50億美元在臺設資料中心,降低延遲、滿足合規,帶動供應鏈創新。遊戲產業因AR/VR與生成式AI進步。新貴股因6月結帳與明年EPS切換強勢,7月關注關稅與降息,提出兩種可能。調倉偏向低基期消費電子與汽車標的。特斯拉Robotaxi好評居多,供應鏈加單顯示樂觀,但失誤易放大形成dip,直接布局特斯拉優於供應鏈。
股災導致消費縮減,證交所活躍帳戶降25%,高級餐廳(如鼎泰豐、林口人均兩三千元店)訂位變易,Switch 2意外好買,反映實體經濟疲弱。電子業強勢但傳產低迷,AI自動化工具具投資潛力。Oracle因RPO增長、Stargate合作及OpenAI主權AI佈局,雲端市占率可望提升,台灣供應鏈受惠。NVIDIA的DGX Cloud Lepton整合算力,類似「Uber」,利消費者但壓縮Neo Cloud利潤,推升白牌化趨勢,長期或形成壟斷。投資者應關注AI效率工具、雲端供應鏈,謹慎看待算力租賃價格競爭。
4月恐慌後,部位降至7-9成,砍弱追強,警惕崩殺,與市場妥協抓題材。CCL、PCB、台光電熱炒,日東紡漲價外溢台灣Low-Dk廠商,市場愛奇特股如針頭。美元升值8%壓台積電毛利3.2%,EPS下修待爆。烏克蘭「蜘蛛網行動」毀俄轟炸機,推無人機熱,Anduril、雷虎受矚目。Credo(自行查詢,或為CRDO,僅供參考)財報亮眼,客戶含Amazon、xAI,貿聯(3665)乘傳輸商機。CoreWeave飆276%,錯過後學敬畏市場、小倉試勢。
4月台股崩盤後,市場情緒謹慎,融資餘額低迷,企業庫藏股與台積電高層買盤推升反彈,但估值已高,風險增加。長期持股報酬優於頻繁交易,建議勿因連假減碼。NVIDIA財報預估430-440億美元,Grace Blackwell量產支撐後續成長,爆雷機率低。台幣或跌破29元,影響出口與航空股估值。消費電子因關稅提前拉貨,下半年或疲軟;落後補漲策略成功率低。美股軟體股(如Palantir)表現強,台股中小型股因大股東出貨拖累績效(YTD -20%)。計畫保留10-20%現金,待修正後加碼,強調嚴格風控與選股。
NVIDIA Enterprise展聚焦Kyber NVL576,帶動Amphenol、CCL等供應鏈成長,CCL類股高估值需待2026年確認。數位孿生工廠具潛力,AI醫療應用熱度下降。Consumer展展示5090與AI Sidekick,硬軟整合提升遊戲與實況體驗,EDGE-AI與語音平台的新商機。OpenAI與Jony Ive的AI裝置屬利基市場。Google I/O的Gemini Bundle策略領先,毛利受壓但TPU降本支撐。廣告預算轉向AI Search與高互動平台,投資需關注新ROI機會。
分享NVIDIA GTC Keynote觀察,2025年氛圍冷靜,因股票表現平平及四月股市崩跌。NVIDIA總部選址(南港、士林)引發投機,南港股票因麥帥橋暗示漲4-5%後崩跌,士林股票漲停。川普對等關稅導致市場崩跌,放空者損失慘重。NVIDIA推NVLink Fusion進軍ASIC,合作聯發科、Marvell等,市場潛力大但需謹慎。Computex伺服器暫無大突破,機器狗等應用具潛力,消費市場待輪動。
投資需堅持路線,強調指數投資也能勝過主動選股的競爭。2025 年 4 月市場反彈,顯示難測,需專注長期趨勢。川普 $TRUMP 迷因幣推高市場熱度,市值曾達 145 億美元,但投機風險高,59.3 萬錢包虧損 39 億美元,建議避免長期依賴喊盤。中美關稅降至 50% 與 10-20%,利多電子業,但6-7月也有可能如之前再升級,主持人減持 0050 轉中小型股票。Nvidia 中東訂單推升 AI 供應鏈,台股看好台積電 2 奈米、AR 眼鏡,美股青睞軟體股,操作以基本面與區間策略為主。
美中關稅談判展現理性,美國豁免消費電子、中國降稅半導體元件,避免全面貿易戰。Amazon欲標示關稅成本引政治爭議,川普回應顯示通膨敏感。關稅不確定性衝擊貿易,Flexport數據揭示貨運下滑,半導體恐提早下修。Google與Celestica財報穩健,SMCI因NVIDIA訂單遞延(H20減計50億美元)下修,微軟及台灣Power Rack供應商指引保守。NVIDIA Rack數下修至2萬台、CoreOS至360-380K。AI長期具潛力,但半導體進入高原區,台積電下半年指引若無下修。
回顧第一季,因軟體題材樂觀,抄底Tesla、Apple、Micron卻失利,美股獲利回吐,台股負10%,心態受挫。財富效應影響消費,淨值跌時省錢,市場疲軟或連帶百貨冷清。當前格局不佳,區間底破後或橫盤,現持現金,未因低價急進,猜測反彈後回檔。川普關稅未定,4月初連假加劇台股量縮(2000多億),外資提款與避險需求升溫。AI需求強,CSP過投算力,但蔡崇信示警泡沫,租賃業者或承壓,若價格跌則風險顯現。中國走Edge端路線,GB10需求或超預期,華碩等廠商可能受惠,但不確定性高,需觀察。
GTC未超長期聽眾預期,一般投資者或感震撼。產能不足推升ASIC發展,Google、Amazon自研活躍。供應鏈顯示GB200產量低於預期,換代快與備料過剩影響NVIDIA與零件商股價。Tesla Dojo負載10-20%算力,採購67,000架GPU仍推自研ASIC。MediaTek與NVIDIA合作ASIC服務,2026年營收或超20億美元,搶Google訂單,台股(如聯發科)受矚目。AI股短期疲軟,長期因AIoT需求成長。本週小紅K未是大反彈,川普關稅彈性與聯準會鴿派信號推升期待,觀望反彈後再調整。
Dell財報顯示AI伺服器下滑27.6%,因GB300延至下半年,客戶推遲訂單致上半年空窗,但在手訂單增至90億美元,需求未減。Teradyne財測下修至5-10%,反映GPU與HBM疲軟;K&S垂直打線技術助HBM進消費市場。商用PC受Windows 10換機潮支撐,成長3-5%,但關稅(10%升20%)壓利潤率。GB300技術優勢吸引CSP轉單,推理需求推升吸引力。記憶體市場先下後上,三星承壓,美光與SK海力士受益。下半年GB300放量可望帶動回溫,若市場過悲觀,反彈潛力大。
認為目前市場格局不用多頭眼光而用空投角度去看,指數回檔10幾%未入熊市,但反彈若弱就轉空,建議保守應對。蘋果(Apple)明顯回調顯示情緒低迷,可買便宜但不急投入。他減持制服股與融資高部位,拿NVIDIA(26、27年EPS約20幾倍,AI核心)當標準,40-50倍AI股需謹慎,短線操作記憶體但持倉下降。CoreWeave受微軟減單與OpenAI百億合約影響,或成風向球;TSMC聯盟是老話題,Intel盤前波動存疑。川普關稅(25%起)衝擊道瓊,短期亂但長期或升,建議分析受影響公司應變。
深入分析半導體測試設備產業,重點關注泰瑞達的市場定位與轉型策略。2024年,泰瑞達成功將計算市場佔SOC業務比重從11%提升至34%,獲得AI ASIC市場50%份額。展望2025年,公司預期15%營收成長,但預測HBM市場將進入消化期。長期看,泰瑞達計劃2028年達45-55億美元營收,通過英飛凌合作強化功率半導體測試能力,同時整合機器人業務降低運營成本。投資者應關注系統級測試增加、2奈米晶片量產及iPhone新封裝技術等產業變化,並考慮泰瑞達、KNS、BESI等封測設備公司的投資機會。
台股在新春開盤後,硬體雖經重挫但旋即反彈,工具機、IPC、光通軟體等 AI 相關族群走強。DeepSeek 降本技術(MOE、MLA)顯示 AI 推論門檻日趨降低,NVIDIA 新品及消費級顯卡則衝擊 IPC 部分市場。科技巨頭的 AI 資本支出維持高檔,但股價往往提前反應。Goldman Sachs 報告指出散戶資金近日大舉流入 AI 大型股,同時企業回購與川普政治因素恐造成行情震盪。主持人強調「軟硬體並進」的投資組合,採用移動停損因應板塊輪動與政治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