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整理一定會有不完整或理解錯誤,請以Podcast的內容為主。
A. 投資盲點與啟發
傳統財報分析的局限性可能導致投資者錯失機會,與企業界人士的交流則能提供更全面的視角,幫助發現潛在投資價值。
- 財務報表分析的局限性
- 僅依賴毛利、OPEX等財務數字評估企業,容易忽略其長期成長潛力。企業初期可能因布局未來而有高支出,若僅從短期財報檢視,會錯過其「vision」帶來的價值。例如,某公司的高資本支出可能為未來技術突破種下種子,需跳脫齊頭式思維。
- 產業交流的獨特價值
- 與企業經營者的實體互動能提供財報外的洞察,如資金用途、策略邏輯及預期成效。這些第一線資訊有助於理解公司決策背後的動機,進而發現未被市場充分認識的機會,特別適用於新技術或產品的投資評估。
B. Google的財報與AI業務展望
Google在廣告與AI領域表現穩健,其AI產品與短影音業務展現強大成長潛力,資本支出擴張也預示未來發展空間。
- 廣告與AI業務的穩定表現
- Google的廣告業務與AI發展均在正軌,財報顯示其表現優異。AI Overview功能獲得正面評價,YouTube Shorts的成長已可媲美長影音,顯示短影音市場的強勁需求。分析師會議雖指出下半年廣告收入尚不明朗,但長期展望正面。
- AI變現模式的成熟
- Google採用「bundle」銷售策略,將AI功能與雲端硬碟等服務綁定,消費者接受度高。例如,使用者購買雲端硬碟容量即一併訂閱AI服務,類似未來筆電普遍為AI PC的趨勢,間接推動AI變現,降低市場對其商業化的疑慮。
- AI算力與雲端需求供不應求
- Google計劃追加資本支出(CAPEX)以擴大AI算力與雲端基礎建設,顯示市場需求旺盛。此舉可能帶動其他科技巨頭跟進,形成AI基礎設施的擴張浪潮,為相關產業(如NVIDIA)創造投資機會。
C. Tesla的轉型機遇與長期潛力
內容中提到,Tesla(Tesla, Inc.)正處於從汽車製造商轉型為科技公司的關鍵轉折點,儘管短期面臨挑戰,FSD、Robotaxi與Optimus的進展顯示其長期潛力。
- 短期波動與長期布局
- Tesla財報公布後股價一度下跌8%-9%,受川普政府可能中止電動車補貼影響,未來2-3季業績可能承壓。然而,內容中強調,短期波動不影響其長線布局,投資者應聚焦中長期訊號而非短期震盪。
- FSD技術的快速進展
- FSD(Full Self-Driving)從V12到V13進入「起飛期」,滲透率提升25%,但仍有50%車主未體驗(可能因未訂閱每月99美元方案)。Tesla正積極推廣FSD優勢,預計訂閱模式將成為重要收入來源。
- Robotaxi的成本優勢與顛覆潛力
- Robotaxi在奧斯汀測試順利,當前成本約每英里0.5美元(約新臺幣10元/公里),未來可降至0.25美元(約新臺幣5元/公里),遠低於Uber每公里30-50元及傳統計程車起跳價85-100元。參考A16Z創辦人Marc Andreessen對Uber的分析,Robotaxi不僅競爭計程車市場,還可能創造新需求,如吸引城市居民放棄私家車,形成更大市場藍海。
- Cybercab與平價車策略
- Cybercab專為Robotaxi設計,無需追求高加速或長續航,僅需滿足載客需求,成本大幅降低。Tesla將聚焦平價車款與高毛利率平衡,確保長期競爭力。
- Tesla Fleet與法規挑戰
- Tesla計畫讓車主將車輛加入Tesla Fleet,由公司代為營運,但目前因安全與法規要求進展較慢。內容中提到,Tesla對安全標準極為嚴格(如胎紋審核),顯示其技術準備已相當成熟,法規仍是主要障礙。
- Optimus人形機器人的前景
- 市場曾誤傳Tesla停止Optimus開發,實為供應鏈因零件汰換引發誤解。Tesla已推進至第三代,強調手指動作等精細控制,需自行開發零件,顯示技術門檻。Optimus被視為Tesla未來最大產品線,與NVIDIA(AI硬體龍頭)形成互補投資標的。
D. 投資策略與市場操作建議(來自QA)
- 高點投資與分批投入
- 針對是否在高點投入(如VTI等ETF),內容中指出,文獻支持單筆投入(lump-sum)的長期回報優於分批投入,但現實中多數人因資金限制採定期定額。建議持續投入,不必過分預測高低點,因長期看當前高點可能為低點(如2020年案例,未出現預期「第二支腳」)。
- 個股與ETF的配置選擇
- 25% NVIDIA、20% Tesla、15% SMH、15% QQQ等),內容中建議,若個股表現不佳,可轉向ETF降低風險;若選股表現良好,則可繼續持有。原則為「灌溉鮮花,斬掉雜草」,將資金集中於表現較佳資產。
- 美債與黃金的角色
- 美債(TLT)與黃金(GLD)非必要配置。內容中提到,債券與黃金可作為短線價差交易或避險工具,但若無明確策略,應優先投資成長型資產(如科技ETF或個股)以追求更高回報。
- AI應用的投資潛力
- 針對「AI二次元妹子」是否為殺手級應用,內容中認為,目前如Annie的AI聊天應用仍粗糙,體驗不成熟,難以成為付費誘因。殺手級應用往往出乎意料(如高速網路催生串流媒體),投資者應保持開放態度,觀察用戶自發性消費與推薦的契機。
- 川普關稅政策的市場影響
- 內容中將川普的關稅政策比喻為「接手課金帳號後耗盡資源」,旨在取回美國過去的讓利。此舉不僅是貿易策略,也測試盟友忠誠度,對全球市場造成重新洗牌的影響。投資者需關注其對科技與製造業的潛在衝擊。
#個人想法
如果機器人能做到手指的觸感,應該就能反過來影響人的觸感,然後運用在GAME上,那可能在二次元妹子上會有很大的市場?!,如果在加上一個頭帶裝置,用來影響認知,就像春夢中的?!以後的飛機杯已不在需要了也說不定。
目前醫學已有微弱電流刺激特定腦區這類的設備,如果在簡化一下,會不會在幾年過後會像vision pro這類價位的裝置出現?不過可能要直接躺著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