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整理一定會有不完整或理解錯誤,請以Podcast的內容為主。
A. 第一季行情與績效檢討
- 市場初期樂觀與科技股回調影響
- 第一季初因軟體題材表現不錯,對市場樂觀,認為可能重現去年生涯新高的績效,操作上較積極。但Tesla跌至低點後抄底,同時進場Apple與Micron,結果三者皆大跌,Tesla跌幅尤大,美股上半年獲利回吐,甚至一度轉負。台股則早早負報酬,約負10%。
B. 財富效應與消費行為影響
- 觀察到財富效應影響消費行為,淨值上升時花費大膽,下跌時省錢,甚至吃便宜食物,連Warren Buffett也會依行情調整消費。近期百貨與餐廳人潮減少,可能與股票修正或房地產緊縮有關,整體消費比季初保守,但是否全面趨勢尚待驗證。
C. 市場格局與持股策略調整
- 區間破位與市場新變化的想法
- 覺得當前市場格局不佳,區間底(如去年8月5日低點)被破,雖非重大底部,但盤整數月後的突破可能預示新變化。AI成長2025年或放緩,2026年回升,市場可能進入橫盤或疲軟,與過往急跌後做多的情境不同。
- 現金策略與操作心態的調整
- 與過去積極進場不同,現在傾向持現金增加彈性,反彈時減碼,未因台股低價(如加權指數摸月線)急進。他認為便宜還可能更低(如打七折),這種謹慎源於對波動行情的擔憂,覺得現金能提供更多選擇。
- 未來走勢猜想與期待
- 猜測反彈後可能回檔,Nasdaq跳高但難摸季線,加權指數也難有大突破。他期待回檔後再找機會,但強調這是個人劇本,資金水位與操作因人而異,反映對市場不確定性的保守看法。
D. 川普關稅政策及地緣政治影響
- 川普喊盤與對等關稅談判
- 川普稱4月2日對等關稅可談,市場反彈,但認為這暗示未定,可能拖延,類似其誇口24小時解決烏克蘭戰爭的模式。
- 資金撤離與成交量縮水
- 台股成交量縮至2000多億,外資提款與大戶因地緣政治轉向海外資產,覺得這解釋了市場低迷。
- 未來市場不確定因素
- 4月初連假與關稅時間點重疊,台股休市,投資人或觀望。推測若美股不破底,台股量能或回升,但不確定性高。
E. AI市場發展與投資風險
- AI需求成長與過度投資的觀察
- 提到CSP(如Microsoft、AWS、Google)寧願過度投資算力,也不願落後,認為整體AI需求仍增。他猜測這種策略在樂觀時被市場接受,但若行情轉差,可能引發質疑,改變投資氛圍。
- 蔡崇信泡沫警告與租賃業者的潛在壓力
- 蔡崇信警告AI泡沫,數據中心過投存疑。覺得這在悲觀時可能成自證預言,尤其租賃業者(如CoreWeave,60%營收靠Microsoft)若訂單減、價格跌,將面臨壓力。他認為這是值得關注的風向球。
- 市場情緒與結構性變化的想法
- 猜測,若AI股價疲弱,投資或縮減,泡沫風險加劇。他覺得供應鏈(如雙重訂單)與需求不匹配可能顯現,特別是租賃價格若下滑,顯示實質需求不如預期,需密切觀察後續發展。
F. 中美AI技術路線與供應鏈布局
- 中國算力需求與Edge端發展
- 中國因制裁走Edge端路線,需求(如DeepSeek上修20-30%)多為H20、GB10等產品。猜測其發展小型化AI應用。
- NVIDIA與GB10產品定位
- NVIDIA的GB10原被視為過渡產品,但中國或大量採用,需求超預期(從十幾萬增至百萬片)。認為這需市場驗證。
- 華碩與供應鏈可能的發展
- 華碩推GB10且呆帳收回,覺得若中國需求續強,華碩或受惠,但不確定性仍大。
#個人想法
自已也開始調整,跌的風險大於漲的優勢,那還是多一點現金好了,不急著現在一定要賺多,少賠一點會比較好。
不過會想如果川普的關稅實施的話,那一個產業會利多?不是AI股,那會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