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整理一定會有不完整或理解錯誤,請以Podcast的內容為主。
A. 人道走廊與市場波動下的策略反思
A1. 人道走廊的減碼行動
- 經歷快速且無反彈的下跌後,「人道走廊」(短期反彈區間)終於出現,是期待已久的時機。計畫在反彈開始後持續減碼,本週已減至理想水位,預計再減一點至現金占比20%,為後續波動保留資金彈性。
A2. 反彈區間的減碼計畫
- 下跌過快無反彈機會,槓桿部位被迫清空,一般持股因形態壞掉未及時減持,許多人不甘「砍在最低點」而一路扛虧損。因多數人想「蹭反彈」,反彈遲遲未現,反彈出現後認為是調整時機,預計觸及月均線或季均線再減碼。
A3. 亡羊補牢與理想策略的差距
- 理想情況是跌破時減碼,底部徘徊數天不再創新低時加碼,反彈至大均線站不回去再減長期部位。但這波下跌過急,未能提前行動,屬「亡羊補牢」,現利用反彈調現金。若非斷頭等生命安全問題,應等反彈再減。
A4. 市場預判與資金準備
- 股市常領先基本面,大跌後數週或數月回顧才知原因,需尊重走勢並準備現金。波動放大與大破底將帶來機會,因市場中有快樂寶貝,才延緩反彈,需在反彈中調整為未來佈局。
B. 市場基本面與犯錯時的投資機會
B1. 基本面改善與估值修正
- 整體基本面在改善,無重大產業問題,AI年增變緩但未轉年減。這波下跌視為估值修正而非基本面崩潰,修正幅度對投資者具威脅,現階段難判結束,需持續觀察。
B2. 市場領先性與非理性機會
- 大盤莫名大跌常預示未來事件,幾週或數月後回顧才明原因。市場常因「快樂寶貝」犯錯,優質股回檔20-30%,轉折時跌至難辨認,長期仍向上。無恐慌或錯誤就無低點買入機會。
B3. 破底時的選股與風險控制
- 市場犯錯時,若財報佳、前景樂觀(如營收年增或展望明確),應逢低買入。200元看似便宜的股票可跌至100元,數年後或至500元,短期跌幅致命,須控槓桿避免過度押注被淘汰。
B4. 現金餘裕的重要性
- 持現金者見崩盤興奮,無現金者恐慌。世界首富公司跌90%,若逐步減持,反彈時差距縮小。現金讓投資者在下跌中從容買優質標的,需有餘裕抓住市場非理性時機。
C. 近期台股與美股的具體操作與佈局
C1. 台股傳產與板卡廠的選股觀察
- 台股買入兩家財報極爛公司:一家傳產疑似一次性打銷虧損,集中壞消息於單季,若前景無虞可能是底部,採緩建倉待均線轉多或突破壓力再加滿;另一家板卡廠因NVIDIA與AMD新卡(今年表現佳)、AI與雲端需求及中國搶貨,第四季財報差屬預期,已加碼看好後續轉強。
C2. 記憶體股的循環調整與預判
- 記憶體屬景氣循環股,低本益比(如股價高檔)時應賣,高P/E常是低檔,在目標價狂飆時減持。NAND略強於DRAM,因顯示卡與邊緣運算需求增加,但產能未滿載,價格漲幅或不如預期,減持騰現金。
C3. 動能股減持與小型股長期佈局
- 動能股因不熟業務(如朋友推薦)大幅減持,尤其波動放大或跌破時優先領現金。小型股不因恐慌調節,流動性低常砸出超跌買點,2023-2024無虧損,今年部分跌回成本,若財報符預期(如營收年增、營業利益率佳)將抄底,某公司EPS增速50-70%(因營業利益率拉高)具亮點,市場終會發現其價值。
C4. 美股持股調整與現金策略
- 美股快速減倉,槓桿清空後滿倉扛回檔,現持現金盼崩盤全收。過往單一持股20-30%,現拉平至低水位,賣AI硬體股(如回調20-30%仍賺)採「太強留弱」,不因短期回檔砍底,預計月季線有賣壓,若破底或V轉用現金調整,目標2026高回報。
D. AI產業趨勢與軟硬體的未來展望
D1. AI硬體的估值與GTC新品預期
- 硬體股如NVIDIA跌至超低價,若無砍單值得撿。GTC將推Spectrum(明年量產)、Quantum(今年量產)光通產品及144、288「怪物機種」,未定ACC或AEC連接線,市場可能已押注,若獲青睞可帶動硬體與光通行情,需觀察能否推動。
D2. 軟體的必漲壓力與政府挑戰
- 巨額CAPEX非慈善,若軟體無營收獲利,難證明AI投資合理性。軟體是「全村希望」,須轉出獲利支撐硬體估值。美國政府縮減預算與關稅戰影響主流廠商(如Palantir 40-50%、Microsoft與Oracle 10-15%、ServiceNow與Palo Alto Networks 10-15%政府營收),或致砍單,利空若已反映,軟體或有反彈空間。
D3. 硬體與軟體的相互依存
- 軟體若不漲,硬體估值難justify,兩者如生命共同體。巨頭稱「over invest怕輸競爭」在多頭可行,若市場情緒轉差,CAPEX放緩(年增已緩)將成壓力源。軟體須證明獲利,硬體靠低價(如NVIDIA)吸引買盤,短期難全面復甦。
D4. 機器人與長期賽道的變數
- 人形機器人短期難賺錢,列為AI股後第二梯隊。AI賽道長期向上,但短期deep致命,無法無腦直達目標。需持現金應對破底或V轉,GTC後若硬體與軟體無表現,市場焦點或轉向軟體合作與獲利轉化,見招拆招佈局。
#個人想法
短期的話應該還可以看量子電腦,也有在GTC會提到,新聞可能沒有AI晶片來的多,不過還是被炒了一下,如QUBT、QBTS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