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強勢但存「多殺多」風險,續持 0050 捕捉 Beta。日本關稅協議利多東證,惟對台出口企業形成壓力,盼爭取更低稅負。資金轉向聯發科(MediaTek)、台達電(Delta)、欣興(Unimicron)等落後補漲標的,警示波段末端風險。未來看好降息帶動車用半導體、ADAS 及 AR/VR 眼鏡,鎖定 GIS 等小市值公司。Navitas 與 NVIDIA 合作題材具潛力,NAND 價格回升暗示消費性復甦。強調資金控管與心態調適,建議待回檔布局。
台達電自2023年起股性轉強,提供AI電源管理與液冷解決方案,獲NVIDIA及CSP青睞,2026-2027年營收有望翻倍,但設計易被複製,需持續創新。台積電7奈米以下產能爆滿,財報亮眼,惟2026年成長趨緩,匯率壓力及H20解禁影響有限,2027年因A14量產需求回升。Meta資料中心擴建未顯著反映至供應鏈,AWS表現較強。市場忽略短期放緩,投資應聚焦AI長線趨勢,降息或重演2020年寬鬆行情。估值為防守工具,高成長股難精準估值,需押注大方向。
關稅影響因東南亞產能及美國豁免減弱,大立光(Largan Precision)財報顯示40億元匯損,EPS僅7元卻不跌反漲,顯示市場或已消化利空,但需警惕「不見棺材不掉淚」風險,建議逐步加倉。AWS Trainium訂單穩定,IRHX散熱方案為智邦(Zyxel)、茂聯(Molex) 等臺系供應鏈帶來白牌商機。Grok 4高效生成投資報告,結合非公開資料具潛力,與Google競爭通用領域。投資者應關注財報與AI供應鏈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