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影響因東南亞產能及美國豁免減弱,大立光(Largan Precision)財報顯示40億元匯損,EPS僅7元卻不跌反漲,顯示市場或已消化利空,但需警惕「不見棺材不掉淚」風險,建議逐步加倉。AWS Trainium訂單穩定,IRHX散熱方案為智邦(Zyxel)、茂聯(Molex) 等臺系供應鏈帶來白牌商機。Grok 4高效生成投資報告,結合非公開資料具潛力,與Google競爭通用領域。投資者應關注財報與AI供應鏈動態。
提到2025上半年受川普貿易戰崩盤影響,軟體股減碼避險成功,但轉進Tesla(310-312美元)、Apple仍受回檔。兩週交易稅78萬需檢討。4月崩盤未加槓桿錯失機會,但帳戶維持率跌至180%已是心裡壓力,思考採用月還款借貸降低風險。下半年預期台幣升至27-28,分批換美元並觀察Tesla(Robotaxi與人型機器人潛力)。降息或推升非必需消費品與消費性電子(NAND/DRAM價格上漲),AI硬體與ODM具低估價值。強調多頭思維,與死多軍共振,減少交易,專注長期投資。
地緣政治推動物資包熱潮,中國低價產品主導;台灣電商Momo、PChome受Coupang補貼衝擊,需靠AI與永續服務突圍;法國生態稅與美日小包政策限制Shein、Temu,台灣成新戰場;Meta ASIC計畫量產百萬片,帶動台供應鏈;AMD MI350 GPU挑戰NVIDIA,優-Planckton-Bridgewater 优化架構分散風險;Meta收購Scale AI布局封閉數據,反映AI原料價值上升,公開資料重要性降低。
投資需堅持路線,強調指數投資也能勝過主動選股的競爭。2025 年 4 月市場反彈,顯示難測,需專注長期趨勢。川普 $TRUMP 迷因幣推高市場熱度,市值曾達 145 億美元,但投機風險高,59.3 萬錢包虧損 39 億美元,建議避免長期依賴喊盤。中美關稅降至 50% 與 10-20%,利多電子業,但6-7月也有可能如之前再升級,主持人減持 0050 轉中小型股票。Nvidia 中東訂單推升 AI 供應鏈,台股看好台積電 2 奈米、AR 眼鏡,美股青睞軟體股,操作以基本面與區間策略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