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癌 EP538 筆記 2025/03/08

2025-03-09 findsther

近期美股暴跌衝擊與投資調整,強調市場震盪應降低槓桿但維持適度倉位,等待機會。重點Broadcom作為市場亮點,包括現有客戶與潛在客戶。探討Broadcom以及Marvell面臨的市場挑戰。也討論了台系廠商如聯發科(2454)、世芯(3661)在AI晶片產業中的角色。評論了川普政策對全球的影響,指出在美中關係緊張背景下,日本科技廠可能出現新的投資機會。

#個人整理一定會有不完整或理解錯誤,請以Podcast的內容為主。

股癌 EP538 筆記 2025/03/08


A. 美股暴跌的衝擊與心態調整

A1. 美股快速下跌的特點與衝擊

  • 這波美股下跌超20%,速度快、幅度大,為五年來最劇烈修正。如同「坦克車輾過家裡」,科技股除蘋果外全軍覆沒,與去年7月NASDAQ跌幅更大但有避風港不同,這次「無處可逃」。

A2. 個人經歷與情緒調適

  • 投資組合從高點回撤20多個百分點,即便先前從軟體股全身而退仍受創,坦言產生憂鬱感。家人認為他賠錢時個性變溫和,日常轉為收拾東西、在公園散步,反映市場壓力下的心理轉變。

A3. 接受回檔與積極心態

  • 強調市場不可能永遠風平浪靜,如2022年或去年7月的經驗,賺錢前需學會面對回檔。與其抱怨,不如調整心態,保持樂觀尋找機會(如日本市場),準備現金提升餘裕,這是更健康的應對方式。

B. 市場震盪時的資金配置與策略

B1. 降低槓桿與現金準備

  • 面對暴跌,建議高槓桿者降槓,騰出20%現金作為緩衝,這是他個人習慣比例。但提醒,應依個人承受力調整,避免過高現金導致心理壓力或錯過反彈。

B2. 保持適度倉位的重要性

  • 反對「現金為王」,因過多現金可能錯過機會。他建議維持8成部位,觀察Peter Lynch、巴菲特等成功投資者發現他們很少空倉,小資金可全身而退,大資金應持倉以待時機。

B3. 等待反彈後的調整策略

  • 認為當前跌幅已形成明顯乖離,覺得反彈將近,反彈應該很快就會出現,建議利用追高動能調節現金,為下波主流做準備。他不建議低點大量賣出(避免砍在阿呆谷),目前也不需像2022年放空,只需準備現金觀察資金流向。

C. Broadcom與AI晶片市場的角色與競爭

C1. Broadcom與蘋果作為市場燈塔

  • 在市場低迷中,Broadcom與蘋果是少數反彈的「全村希望」。強調,若這兩座燈塔熄滅,可能引發大逃殺,如2022年車用族群從堅挺到崩潰的例子。

C2. 非AI業務失望與AI業務對比

  • 非AI業務(如消費電子)復甦遙遙無期,Texas Instruments等稱已觸底但需求低於預期,與投資圈朋友猜想復甦或已發生卻被產能過剩掩蓋,甚至可能二次降庫存。Broadcom與Marvell的AI業務被看好,但Marvell近期表現不如預期。

C3. Broadcom客戶與Marvell下跌原因

  • Broadcom靠Google、Meta、字節跳動三大Hyperscaler客戶,預計2027年SAM達60~90億美元,財報後股價噴漲。提到發哥這邊還是有拿訂單,Broadcom還是很穩,並猜想新客戶包括OpenAI、Apple(網路部分)、SoftBank、最後一個有可能是富士通。Marvell財報後下跌,認為「可能是因為AWS下一代的訂單沒拿下來,跑掉了」,表示「有一個競爭對手搶走訂單,市場對Marvell的AI預期很高,但不如預期就跌了」,並猜測是做Trainium相關的世芯3361。

C4. AI晶片競爭與其他玩家

  • Broadcom與NVIDIA競爭ASIC與GPGPU,目前共成長,未來或此消彼長。台系聯發科(2454,Google TPU)、世芯(3361,Trainium相關)、美系Marvell(Google、Microsoft、Meta合作)分食小單,Broadcom吃大單。

D. 地緣政治與日本市場的潛在影響

D1. 川普政策的極端化風險

  • 討論川普可能於4月2日宣布關稅(尤針對中國),對加拿大、日本、歐洲盟友也採強硬立場,可能演變成「膽小鬼賽局」,損及美國信用。理解其談判策略,但擔心過激反噬。

D2. 日本市場因應關稅的潛在採購

  • 而且猜想,下一個可以關注日本可能增加伺服器與晶片採購(如富士通的Monaca處理器合作),作為供應鏈調整的一部分。相較美系CSP已充分競爭,日本市場具潛力。

D3. 歐洲覺醒與全球新局

  • 川普政策喚醒歐洲自立,歐洲股市創歷史新高。猜想,若美中交惡或和解,資金流向將變,日本與歐洲可能因應調整而受益,投資者需觀察全球結構性轉變。

#個人想法

一般人如果1百萬是20萬,可能忍一下還可以,但是就一個億的20%是2000萬,這個心裡壓力真的很大,真的很佩服孟恭大還願意上來跟大家分享目前的看法,而且能感覺到不像過去說話時的煩躁。

我記得手上要持現金已說了一段時間了,可以做適度加碼。不過在前幾天已分批進場,然後要心放寬做等待。

自已觀察到阿里巴巴最近的漲勢,應該就像DeepSeek說一個低成本高性能的模型,而且很強大,這樣看來,其他公司如果也來個這一類的低成本高性能說法,應該該也會是個噱頭,只要專用化都可以在小東西上運作的可能像是網路上也有人在討論AI眼鏡這一類,然後會是大訓練使用N家,小商品使用ASIC類的就夠了?不過成本可能是一個考量,聽說ASIC的開發成本蠻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