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整理一定會有不完整或理解錯誤,請以Podcast的內容為主。
A. 臺股市場利空因素的重新評估
- 關稅影響逐步減弱
隨著東南亞國家產能開啟及美國與墨西哥合作順利,臺商可靈活出口至美國,特別是AI伺服器享有豁免。內容中提到,這使得關稅的負面影響逐漸平緩,過去的重大利空威脅顯著降低。 - 匯損衝擊與市場反應
以大立光(Largan Precision)為例,其財報顯示因新臺幣快速升值導致約40億元匯損,EPS從市場預期的35-40元降至7元。財報公布後股價不跌反漲,顯示市場可能已提前消化匯損影響。 - 「不見棺材不掉淚」的風險
內容中指出,臺股常見「不見棺材不掉淚」現象,初期利空公布時股價可能上漲,但若後續多家公司(如交換器或伺服器ODM/OEM廠)連續反映匯損,可能引發恐慌性下跌,需密切觀察。 - 謹慎的投資策略
鑑於市場動態,內容中建議投資者避免滿倉操作,採取逐步加倉策略。雖然原預期的大回檔不一定出現,但需優化資金配置,應對潛在不確定性。
B. AI伺服器市場與供應鏈機會
- AWS Trainium訂單穩定
市場傳言AWS Trainium系列訂單下修,但內容中認為這是產品代數轉換(如400G升級至800G)導致的數字調整,而非砍單。供應鏈檢查(光通組件、OEM/ODM、散熱元件)顯示AI伺服器需求持續強勁。 - IRHX散熱方案的商機
AWS推出IRHX(In-Row Heat Exchanger),結合氣冷與水冷技術,適用於既有數據中心,傾向白牌合作而非品牌解決方案(如Vertiv)。內容中提到,這為臺系散熱廠商創造機會。 - 臺系供應鏈的優勢
原文明確提到智邦(Zyxel)、茂聯(Molex)、技嘉(Gigabyte 沒聽錯的話)等公司,涉及板卡、交換器、線材及電源供應,受益於AWS白牌趨勢。內容中強調,這些廠商在AI伺服器供應鏈中具競爭力。 - AI市場的長期成長
內容中提到,AI伺服器市場因資金與技術投入不斷產生新機會。IRHX等新方案擴大總市場規模(TAM),為臺系供應鏈提供成長動能。
C. AI模型在投資研究中的應用
內容中提到,xAI的Grok 4模型在投資研究中的高效應用,及其與Google等模型的競爭態勢。
- Grok 4的分析優勢
Grok 4(訂閱費約900元,Grok 4 Heavy約9000元)能快速生成高品質財報分析報告,特別適合冷門公司或特定產品分析。內容中提到,其客觀性與高準確度優於GPT的正向回饋傾向。 - 人機協作的未來
內容中引用財報分析師JF的觀點,未來投資研究將依賴AI工具如Grok 4,減少報告撰寫時間,聚焦市場交流。Grok 4的高效分析推動人機協作模式。 - 非公開資料的潛力
內容中提到,將非公開資料庫輸入Grok 4可生成獨特洞察,尤其處理機敏資訊時效果顯著。這將改變傳統投資研究方式,提升分析深度。 - AI模型競爭態勢
Grok 4在研究領域表現出色,但通用問答與Google的Gemini差距不大。內容中提到,Google憑藉AI Overview與搜尋引擎優勢主導通用領域,Grok 4則在專業研究具獨特價值。
QA
- 聽眾提到具體公司 大井泵浦 (6982)
理論上水冷趨勢上升會帶動幫浦需求增加,但實際上仍須觀察個別公司(如大井泵浦)的產品線及客戶結構。建議觀察該公司是否有與散熱大廠(如台達、AVC)合作,並從法說會中確認公司是否有進一步佈局AI伺服器的相關產品,才能更準確判斷受惠程度。
#個人想法
以下為AI根據上下文推測跟分析網路的內容,非原文直接提及:
- 緯創(Wistron)與鴻海(Foxconn):原文未直接點名,但討論AWS伺服器供應鏈時提到「OEM/ODM」及「臺系供應鏈」,涵蓋板卡、交換器、計算機櫃(Compute Rack)等領域。緯創與鴻海作為臺灣主要OEM/ODM廠商,高度可能包含在內,特別在白牌供應鏈商機(如IRHX)中具優勢。
大井泵浦 (6982)
-
搶攻AI水冷市場
根據優分析報導,大井泵浦積極切入AI伺服器水冷散熱解決方案,預計2025年底量產CDU泵浦,並透過與台達電之合作卡位供應鏈 。 -
法說會與產能計畫
3月法說指出,公司主攻CDU泵浦、水冷機柜與冰水機等產品,目標於2025年底實現放量出貨 。同時,新高雄廠也將新增產能支撐液冷相關訂單 。 -
最新技術產品亮相
2025年5月台北Computex展中,大井推出TPMS薄型多段泵浦與CMP無軸封泵浦等產品,強調智慧控制與無軸封設計,提高適配液冷機柜的效率與可靠性 -
國內其他媒體報導
DIGITIMES指出,大井為國內首批民生水泵廠跨入AI液冷市場者,已有多家客戶接洽並進行測試 - 與台達電等大廠合作,擴展CDU泵浦供應鏈,預計2025年底放量出貨
但是這個可能要考慮到關稅?因為大井有國外廠房嗎?所以只能跟台廠合作?目前查到的就台達電
目前查到的是對應4U 135kW CDU容量,但是之後不是都在等GB300?
競爭情況與關鍵零組件瓶頸
-
全球業者包括Vertiv、Delta、AVC、嘉澤端子、富世達,已涉入液冷系統供應,形成多方競爭態勢 。
-
据WSJ報導,目前液冷市場仍受制於部份零件供應緊張,如“QD quick disconnect” 快速接頭在供應上仍出現缺貨,阻礙出貨 。
-
Supermicro等大廠也曾因液冷零組件不足,延遲約8億美元出貨 。
所以又查了QD
已具市場供應能力的主要廠商
-
CPC(Colder Products Company)
專攻液冷QDs,如 Everis UQD 系列,且已有現成大量庫存與產能支援高量訂單 。 -
Parker Hannifin(派克漢尼汾)
全球最大的快速接頭廠之一,其 Quick Coupling Division 擁有多樣液冷接頭產品 。 -
Denfoss、Staubli
與 CPC、Parker 一同,被 TrendForce 列為核心供應商,用於 NVIDIA 等高階液冷系統 。 -
Amphenol Industrial(安費諾)
近期推出符合 OCP 規範的 UQD/UQDB 系列接頭,瞄準資料中心應用 。
正積極切入市場的台廠
-
嘉澤端子 和 富世達
TrendForce 指出這兩家台廠目前正在進行產品驗證,預期將於 2025 上半年加入 QD 市場供應陣容,有望緩解缺貨壓力 。
其他競爭者
-
Koolance、Bitspower、Envicool
顯示也在開發液冷用 QD,包括符合 OCP 標準的 UQD/UQDB 和 NVIDIA MGX 系列接頭,有逐步進入伺服器級別市場的趨勢。
查了一些相關資料了解了原來有這麼多公司在搶市場,感覺都有機會,不過股票要買對才是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