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癌 EP594 筆記 2025/09/20

2025-09-21 findsther

NVIDIA 以約 50 億美元入股 Intel(約 4%),並 Intel 強化「x86+NVIDIA」組合。認為淡化外界對台積電的壟斷雜音,應偏利多;AMD 在資料中心與 PC 端承受更大競爭壓力。連接架構上,Blackwell 世代與 ConnectX-8 收斂 PCIe 功能,傳統 Retimer 題材降溫,Astera Labs 重點回到 Scorpio/CXL 放量。另方面,Google 把 Gemini 深度整合到 Chrome,實作跨分頁彙整與代理行動,使用者可在瀏覽器內完成複雜任務。

#個人整理一定會有不完整或理解錯誤,請以Podcast的內容為主。

股癌 EP594 筆記 2025/09/20


A.NVIDIA 入股 Intel(約 4%)—正確解讀與影響鏈

1) 為何不是台積電利空、反而偏利多

NVIDIA (NVDA) 以約 50 億美元取得 Intel (INTC) 近 4% 股權,並啟動技術與產品層面的合作。市場第一時間把它解讀成「轉單離開台積電」,其實更合理的脈絡是:NVIDIA 擴大在 x86 世界的影響力,讓 NVLink / NVLink-C2C 成為 x86 平台的「優先配對」,同時淡化外界對 台積電「過度集中、可能涉壟斷」的雜音。最先進製程(N3/N2)與 CoWoS/SoIC 封裝所承接的核心 AI GPU/加速卡,短期內仍在台積的護城河裡;合作的存在反而降低政策與監管口水,對台積是結構性加分,而非減分。

2) 誰最可能承壓:AMD (AMD)(PC 與資料中心雙軸)

資料中心仍有大量 HGX on x86 的裝機需求;若 Intel CPU 原生整合 NVLink-C2C,和 NVIDIA GPU 的互連延遲/頻寬可望更優,CSP 客戶在「x86+NVIDIA」組合上更傾向 Intel 版本,邊際上削弱 AMD EPYC 的吸引力。PC 端亦類似:若出現 Intel x86+NVIDIA 顯示/加速 的更緊密整合,將正面對打 AMD 的 APU/整合顯示方案。這也是為何不少產業評論將本案解讀為「對 AMD 的結構性競爭壓力」。

3) 對 Astera Labs (ALAB)聯發科 的「次級」影響

CPU↔GPU 以 NVLink-C2C 直連,再加上 Blackwell 世代 ConnectX-8(CX8)SuperNIC 收斂部分 PCIe 交換功能,傳統 PCIe Retimer 的故事被壓縮;市場焦點正轉向 Astera 的 Scorpio Smart Fabric Switch / PCIe 6 / CXL 放量與毛利結構。這類變化並非今日才出現,而是 Blackwell 公布後一路醞釀、此次事件加重市場情緒而已。

聯發科方面,NVIDIA 的策略是 Arm + x86 兩路並行:一邊推 Grace+Blackwell,一邊在 x86 伸觸角,並不意味放棄與聯發科在 Arm/PC 的合作;事件對 MTK 的本質衝擊屬「情緒多於基本面」。


B.Google 將 AI Agent 深度整合到 Chrome—使用習慣與競局的位移

1) 「瀏覽器即代理人」:任務自動化的起點

Google (GOOGL) 宣布把 Gemini 深度嵌入 Chrome:使用者可直接在瀏覽器內下達複雜指令(查找、比較、下單、流程追蹤),由代理人跨站執行步驟;Chrome 亦提供跨分頁(跨 Tab)彙整、研究模式與更智慧的欄位建議,降低「複製貼上+人工比對」的摩擦成本。

2) 從「搜尋全網」到「搜尋你的資料庫」

Chrome 的 AI 更新除了一般網頁任務,也逐步打通 YouTube/Drive 等 Google Apps 的檢索入口,讓使用者以自然語句找回歷史頁面或雲端檔案,實作「個人化知識庫+代理行動」的閉環。這類整合強化了 Google 在 AI 應用層的黏著度,對同類瀏覽器/助手構成壓力。


C.操作想法與名單—「老 AI 股」的定位與切入點

1) 「基本面穩健但缺新題材」的兩難

緯創鴻海台達電勤誠川湖等「老 AI」多屬能見度高、預期充分的公司;在沒有全新敘事(新技術/新產品/新商模)之前,要靠「估值再評價(re-rate)」持續大升難度較高,因此在 4–7 月那波「老 AI」狂飆時,容易因錨定效應而猶豫、甚至錯過。

2) 真正的切入點在「錯殺」

這類公司最大的優勢是底盤厚、現金流佳、產品節奏清楚。若市場因短期雜音造成大幅回檔或誤讀,反而是優先買進名單,因為「風險回報比」會在錯殺時快速改善——這是把「老 AI」當作防守型核心持股的實務邏輯。


#個人想法

ChatGPT/Gemini這個在提供一樣的問題跟內容下,所做出的整理方向會有點不同,ChatGPT會覺得比較專業,專有名詞會抓的比較到。Gemini會比較深入的廣度,而且比較能照指令要求。ChatGPT指令可以照95%,另5%的指令沒有辦法完全的遵守,我覺得是prompt下的不夠明確的情況下,是會有會意錯的可能。另一個優點是Gemini就像Grok一樣,可以抓自家的資源,所有的網頁都能抓取做確認,GPT使用網頁搜尋做最後確認,有時還是會有數字上的錯誤,但不是一定會有,而Gemini可以比較準確的做資料的確認。除非給很明確的網址就沒有這個問題。

所以各有優缺,如果想要影片跟圖片一定是Gemini,但是是在做整理的情況下,真的很難只使用一個AI就好。

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嗎?

您的支持能幫助麻瓜股持續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