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整理一定會有不完整或理解錯誤,請以Podcast的內容為主。
A. 四月震撼教育後的風控與實戰節奏(含 7–9 月操作演變)
1. 兩樣情的來源
四月的流動性枯竭把今年切成兩個世界:風控扎實者撐過去,槓桿與紀律鬆散者仍在水面下掙扎。回本是非線性的——跌 50% 需漲 100%,跌 90% 得漲 10 倍——過度槓桿(如 3 倍、5 倍)一次回檔就可能把人永遠留在谷底。由此把總部位控制在約 100% 以內,配合指數部位平滑波動,並以明確停損機制當作日常。
2. 7–9 月的心態與部位位移
四到七月選擇保守配置雖補到反彈,但與激進衝鋒者相比仍顯吃虧;七月標股齊發時,乾脆把個股續換成指數,報酬不差卻落後抓到標的的朋友。八、九月盤面轉進熟悉戰場:線材/交換器相關公司、記憶體(DRAM、NAND)與台股某些材料/儲能零件連番命中,績效拉到「極好」,熱度甚至讓人直覺擔心「大家太有錢」而導致後續通膨的體感風險。
3. 本週回檔的應對與交易節奏
熱潮延遲落幕後,本週開始普遍吃回檔,多數強勢股回得很深,只有少數如 Tesla 還在撐。台股類股輪動極快,禮拜三切進的特化 N2 也立刻中槍,於是提高停損頻率並去槓桿;連假前多數人不想當快速回調的第一刀而選擇降風險,假期後若外盤無虞且反彈夠強,再評估把水位追回來。執行面改成「相對強勢留、弱彈無量汰」:大多數在跌時,能逆勢上行、或盤中跌深能迅速拉回且收盤守住關鍵位置者(如 ODM 的緯創 3231)優先續看;題材再對但「下去就站不起來」的,先降碼。現貨可以勇敢,使用槓桿則不能無腦勇敢,寧可多付交易成本,也不要在真的A下去時被重砍。
B. 題材主線的細部整理
2. 記憶體:報價訊號、節奏與回檔屬性
美光開始「重新報價」成為近期的觀察起點,配合前段時間看見的 NAND 領先上調、DRAM 隨後走強,整體脈絡仍指向供給吃緊下的漲價趨勢延續。這不代表直線上行,中繼的 overshoot 很常見:華邦電(2344)、南亞科(2408)在位階偏高時的急跌屬「漲多後的合理修正」。實務上需用價量與反彈強度驗證續航;若反彈無量或關鍵均線收不回,就視為轉弱。後續工作聚焦三點:合約與通路報價的連動、模組/控制 IC 端毛利的彈性放大、以及庫存週期是否維持健康,避免短期情緒交易扭曲對中期趨勢的判讀。
3. AEC/交換器與 Retimer:敘事拼圖與非零和邏輯
Marvell對資料中心成長持樂觀態度,ASIC 佈局持續,但 XPU 與 Broadcom相比仍有差距;真正關鍵在於 Amazon 是否把下一代 Tranium 4 放在它這邊,否則3661相關聯想就不會太漂亮。另一條新敘事是 AEC(主動式電纜)鏈上的動靜:Marvell 將自家 retimer/DSP 稱為 Alaska 系列,從 400G 走到 800G,市場傳出「開始放量」的說法,搭配供應夥伴新易盛 InnoLight股價相對強,形成彼此呼應。與此同時,Credo、Astera Labs,以及線材端的貿聯-KY走弱,盤面像是兩個上下游群組在此消彼長。
基本面角度仍偏向「非零和」:資料中心的 Scale-out 在擴張,AEC/Retimer 的總餅變大,不是誰進來就必然啃死誰。以 Credo 為例,這類產品的可靠度門檻高、客戶驗證長,新進競品要一下子打穿並不容易;本輪劇烈分化更像是前期大漲後的位階消化與情緒交易。後續就盯設計導入名單、量產節點與回補強度,等待被搶市占者的 fight back 是否成形;同時也留意產業常見的互嗆與放話,最終仍以實際導入驗證勝負,而非短線消息的喧嘩。
C. 網友 QA(僅股市相關)
-
族群布局要不要只押龍頭?
會同時追蹤龍頭+同業+上下游;實務上常「一次買數檔」以掌握輪動,因最強漲幅不一定落在基本面最佳者,可能是籌碼較輕/市場偏愛者。 -
機器人題材有在看嗎?
長線關注 Tesla(Optimus/Robotaxi)與日股 Harmonic Drive Systems;但討論核心仍以當下正在投入研究與交易的主軸(近期:記憶體、高速互連)為主。 -
BOXX 類「停泊現金」工具看法
定位近似短債/貨幣市場報酬的「暫停現金」去處,部分是用選擇權結構模擬;視為資產配置一環(非收益保證),重點在工具結構與費用理解。
1. CCL/材料板鏈
-
龍頭:台光電(2383)
-
同業:台燿(6274)、聯茂(6213)
-
操作習慣:有時把 台燿(6274) 與 台光電(2383)放在一起看;聯茂(6213)相對沒那麼喜歡,但仍列入同業對照。
2. 電源/電力系統鏈
-
龍頭:台達電(2308)
-
同業/上下游延伸:光寶科(2301)、康舒(6282)
-
操作習慣:看台達電時,會同步把光寶科一起看;延伸到電源供應鏈時,也會順手對照康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