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癌 EP577 筆記 2025/07/24

2025-07-24 findsther

台股強勢但存「多殺多」風險,續持 0050 捕捉 Beta。日本關稅協議利多東證,惟對台出口企業形成壓力,盼爭取更低稅負。資金轉向聯發科(MediaTek)、台達電(Delta)、欣興(Unimicron)等落後補漲標的,警示波段末端風險。未來看好降息帶動車用半導體、ADAS 及 AR/VR 眼鏡,鎖定 GIS 等小市值公司。Navitas 與 NVIDIA 合作題材具潛力,NAND 價格回升暗示消費性復甦。強調資金控管與心態調適,建議待回檔布局。

#個人整理一定會有不完整或理解錯誤,請以Podcast的內容為主。

股癌 EP577 筆記 2025/07/24


A. 市場現況與資金流向

1. 市場強勢與多殺多現象
台股近期表現強勢,7月22日出現「多殺多」,大戶與中實戶選擇離場,但隔日迅速反彈,顯示市場「死不掉」的特性。

  • 反彈可能受日本市場帶動。未完全掌握此波行情,不願高位追補,寧願等待回檔至理想價位。
  • 強調資金控管重要性,週二的多殺多顯示震盪風險,過度槓桿可能抹平數月獲利,之前已陸續將資金配置於0050 以捕捉市場 Beta。

2. 日本關稅協議的影響
日本與美國達成協議,以15%關稅換取5500億美元對美投資、提升國防預算、採購波音飛機、開放美國汽車、稻米及農產品,並推動阿拉斯加天然氣計畫。

  • 對美國是大勝,對日本是利多,因市場原預期更高稅率(25%以上)。將東證指數跳空缺口底部視為防守位,採保守策略續抱東證 ETF。
  • 若台灣獲同樣15%關稅,配合新台幣強勢升值,出口競爭力相對日本偏弱,可能擠壓台系企業毛利,盼爭取更低稅負,但認為難度高。

3. 落後補漲與板塊輪動
市場資金轉向「落後補漲」標的,這些公司故事或消息早已存在,但股價此前未反映。

  • 聯發科:因 Google TPU ASIC 與 Meta 合作題材,近期強勢,4月後資金從台積電轉回聯發科。
  • 電源族群:如台達電,受 AI 伺服器需求拉動,雖非一線題材但被資金青睞。
  • PCB 與銅箔:如 欣興 等 PCB 廠及上游銅箔,因相對便宜被拉抬。
  • 貿聯:一兩年前被看好但盤整,近期因 AI 伺服器需求上漲。
  • 認為市場存在「非有效率」機會,可尋找 alpha,但當資金追至上游或三線股,可能逼近波段末端,需提高警覺。

B. 未來投資機會與策略

1. 降息趨勢與車用產業
川普對聯準會施壓降息,釋放強烈降息訊號,認為利率下降是未來可能趨勢,利好非必需消費品與車用產業。

  • 儘管中國電動車內捲及港口庫存過剩,將其類比2022年半導體庫存危機,認為新變局可能帶來出路。
  • 電動車零組件(如半導體、被動元件、ADAS)需求高於傳統車,計畫關注股價走勢而非庫存數據,鎖定市值小、技術門檻高的車用半導體或被動元件公司,預期降息後資金回流,但這不會是一下子就看到的反應。

2. AR/VR 眼鏡與奈米壓印
美國科技巨頭在 AR/VR 眼鏡領域有突破,原型機與量產品即將推出,可能帶動相關供應鏈。

  • 台股中,瑞儀 投資奈米壓印技術,但本業市值大,翻身難度高;業成 等小型市值公司若搭上新品趨勢,機會較大。
  • 計畫優先布局市值小或技術突破強的公司,需待原廠訂單落地確認。

3. 其他題材

  • NAND 價格回升:視為消費性電子復甦前兆,計畫追蹤 DRAM/NAND 廠營收與庫存週轉。
  • Navitas(NVTS):美股 Navitas 因與 NVIDIA 合作 800V HVDC 電源架構,半年飆漲逾80%,認為電力與氮化鎵(GaN)題材具潛力,但屬二線想像題材,需謹慎評估數字。

#個人想法
DRAM在財報狗的最近集數也有聊到,可以去聽聽看,聊了兩集相關產業的看法。
車用在這幾個星期看到新聞在哀號因為關稅等問題,庫存如何的,那就零組件不知是否也跟半導體一樣怕關稅而提早拉貨?但是好像沒聽到有聊到?所以先認定是因為還不明,所以車廠可能沒提早拉貨?
不過如果以降息來討論的話,降息的比例能大於關稅的影響嗎?還是說對美國本國的車市是好事?

以下是AI的回答,做個記錄

AR/VR:新品排程與供應鏈加溫

1. 頭戴裝置時程

品牌 最近動向 出貨量指引 投資亮點 來源
Apple Vision Pro 2 4 月已進入量產,最快 2025 年底-2026Q1 上市;首代 2024-24H2 已拓展至 10 國 首代累計 80–100 萬台;第 2 代目標倍增 micro-OLED 降本、M4 SoC、台系 EMS 擴產 MacRumorsApple
Samsung × Google Android XR 頭戴預計 7 月先於韓國發表,全年僅 10 萬台試水 極低量、測市場反饋 OLEDoS、Pancake Lens 由台灣 GIS 供應 9to5Google
Meta Quest 4 研發中,傳將延後至 2026–27 年,上半年先推控制器-less 高端機 由於 Meta Quest 3S 剛上市,下一代延後 XR3 晶片、高解析光學 Tom's Guide

2. 供應鏈脈動

  • Micro-OLED:Sony 仍為 Vision Pro 主力供應,但 Apple 正拉 BOE/錫雅進入第二供應鏈並與 TSMC 洽談 OLED-on-Si 合資製程,明年初擴產。DIGITIMES Asia

  • 奈米壓印鏡頭:瑞儀投資的 NIL 金屬透鏡 6 月進入小量試產,GIS 與台塑光電協助打樣,首批將用於 Samsung XR。photonics.com

  • VCSEL/感測器:量測功能追加至 Vision Pro 2,Coherent 英國 VCSEL 廠出售傳聞被蘋果供應商接手,加速擴產。LinkedIn

策略要點:短線看出貨量小、均價高的「零組件利基」──micro-OLED 面板、Pancake 鏡頭、EMS 組裝廠(和碩);並觀察 2026 年後隨 Meta、Google、Sony 平價機種進場,才有真正放量機會。


車用:關稅陰影下的需求降溫與庫存去化

1. 關稅現況

地區 關稅措施 生效/談判截點 產業回應 來源
美國 4 月起整車 25 % 以上、零件 15 % 起跳(對日降至 15 %) 8 / 1 前陸續談判 Hyundai Q2 因新關稅損失 8.28 億美元;Q3 衝擊更大 Reuters
歐盟 7 月對中國 BEV 最高 38 % 暫定稅 10 / 2 最終裁決;中歐重啟價承談判 中國品牌 3–6 月提前出車,BYD 在歐市佔翻倍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Reuters
美國↔日本 新協議 15 %+投資換關稅折扣 已簽;日車股飆升 市場預期韓、台將續談相似條件 Reuters

2. 車廠獲利與庫存

  • Hyundai:Q2 利潤年減 16%,將視 8 / 1 美韓談判結果調整出口與在美產能。Reuters

  • GM:Q2 營業利益跌 32%,認列 6 億美元 EV 庫存調整費,全年關稅成本估逾 50 億。Reuters

  • Volvo:7 月起暫停數款在美銷售、先清經銷存貨。Reuters

  • Aston Martin:美國調高售價並「限量出貨」,顯示庫存壓力不低於關稅壓力。Cars.com

3. 零組件「拉貨」觀察

供應鏈 訊號 結論 來源
車用晶片 TI、ASM 在法說坦言「訂單不規則,部分客戶先拉後砍」 並非全面拉貨,僅個別 OEM 擔心缺料超前備貨 Reuters
輪胎/橡膠 Continental 指 Q2 毛利恐被關稅與匯損侵蝕,但「美國進口比例已低」;未見提前備庫 供應商多改走 USMCA、在地化生產,拉貨動機弱 ReutersContinental AG
整車出口 中國 3 月出口突增,被解讀為「先出歐洲、避開 7 月稅」 整車確有前拉,但零件鏈仍觀望 Reuters
物流端 物流業者指 tariff shockwaves 導致「投資凍結、生產調度混亂」,尚未見大規模 Pull-In 關鍵因不確定性高 汽車物流

綜合判讀:除了中國整車出口為避稅提前出貨,歐美車廠因策略未定、庫存高企,多採「去庫存+減開工」而非前拉零件;半導體/電池材料仍屬舊案排程,未現明顯急單。

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嗎?

您的支持能幫助麻瓜股持續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