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癌 EP550 筆記 2025/04/19

2025-04-20 findsther

與A君討論市場迷惑行為,解析連黑轉連紅源於融資平倉與主力接棒,強調市場常犯錯,建議新手跟隨脈動。A君無槓桿持CCL和PCB,虧30-40%後回補近半。主持人前幾集做多,現因關稅不確定性保留現金,未開槓桿,計劃破盤價進場。硬體鏈採區間交易,跌深撿、反彈賣。台積電Q2財測超預期,但關稅壓抑股價。光通元件砍單顯示AI伺服器隱憂,若擴散或引小型2022版修正。台積電否認Intel合資,黃仁勳訪中或為談判信使,需觀察美中緊張是否緩解。

#個人整理一定會有不完整或理解錯誤,請以Podcast的內容為主。

股癌 EP550 筆記 2025/04/19


A. 與A君對話:市場迷惑行為與投資觀念

1. A君對市場波動的困惑與解析

  • A君對市場短期劇烈波動感到困惑,例如前兩週連日黑K和新低,後兩週卻瘋狂追高。主持人解釋,賣壓可能來自主力停損、融資維持率不足導致自行平倉,或現股投資者預期他人拋售而跟隨賣出,待低點回補。追高則可能因新主力進場、利多報告或公司動作(如併購訊號)觸發,核心問題是市場信心不足。

2. 傳達市場犯錯的投資觀念

  • 主持人向A君強調,市場常因情緒過度反應而犯錯,這是尋找低估股票的機會。A君投資經驗不足一年,資金量有限,主持人建議他初期應「人云亦云」,跟隨市場脈動,而非過分依賴未經驗證的判斷。舉例2022年車用明星股盤跌,顯示過去表現不保證未來,需警惕產業變化、估值壓力與景氣週期。

3. A君無槓桿操作的心理優勢

  • A君堅持不使用槓桿,持有的CCL和PCB股票在三根跌停後虧損30-40%,但近期反彈回補近半。主持人認為,無槓桿策略與A君豁達性格有助於保持冷靜,無需慌亂砍倉。主持人曾建議試用少量槓桿(因有其指導),但A君拒絕,選擇穩健操作,顯示心理韌性。

B. 市場錯誤中的投資機會與主持人操作策略

1. 市場錯殺的投資機會

  • 主持人認為,市場恐慌拋售創造低估機會,例如CCL和PCB股票因NVIDIA設計從Grace Socket改回Blackwell受惠,但市場反應平淡,因題材不夠新鮮。下跌時檢視基本面可發現估值合理的標的,但不應期待所有股票回原點。2022年車用股盤跌顯示,明星產業可能因估值或週期變化失去動能。

2. 區間交易與持股調整

  • 主持人對硬體零組件、ODM和Foundry採區間交易策略,認為其估值受限,適合「擊殺買、反彈賣」。市場大跌後反彈揭示強弱分化:部分股票創高,部分僅反彈一半或不動。建議A君導入機會成本觀念,汰弱留強,調整持股。例如,觀察哪些股票先彈回新高,哪些未動,進行投資組合轉換。

3. 主持人前幾集與當前操作策略

  • 主持人前幾集表示持續做多,專注AI平台龍頭,去年7月後未動硬體,因估值不吸引。上一集提到,若ODM破底至低估值,願意買入做區間操作。當前因川普關稅不確定性,操作轉謹慎,未開槓桿(雖VIX飆升時曾考慮),保留高現金比例。若反彈轉弱,計劃加碼現金,等待破盤價(如2022年台積電P/E 9-10倍)進場。

4. 主持人對市場現況的看法方向

  • 主持人認為,當前市場受情緒與川普政策主導,波動率高企,基本面影響被掩蓋。關稅不確定性(徵詢至5月7日,可能延至7-8月)已對貿易造成不可逆打擊。若光通元件砍單擴散至散熱、接頭等伺服器零組件,可能預示AI伺服器需求放緩,引發小型2022版修正。建議保留現金,動態調整槓桿與曝險。

C. 台積電財報與半導體產業展望

1. 台積電財報的亮點與市場反應

  • 台積電Q2財測季增3%,超市場預期,受NVIDIA Top-Die需求推升毛利,後續進入CoWoS封裝。但全年指引未上修,暗示Q3和Q4成長平緩。夜盤股價上漲後隔天收斂,主持人認為市場對川普半導體關稅(232條款)的擔憂壓過利多,顯示不確定性主導情緒。

2. 供應鏈砍單與長鞭效應

  • 台積電作為Foundry龍頭,訂單調整最晚顯現,屬「長鞭效應」尾端。近期光通元件(如Microsoft 800G訂單)已現砍單,Google需求強,AWS中性偏強。主持人預期,若砍單擴散至散熱、接頭等零組件,可能影響台積電高階製程,但其先進節點仍排滿,影響相對有限。

3. 關稅不確定性與最壞劇本

  • 主持人認為,關稅判決與微調可能延至7-8月,川普政府近期言論收斂,顯示談判可能,但時間緊迫。若最壞劇本發生(如訂單全面下修),2022年台積電Forward P/E 9-10倍的低點可能重現。建議投資者保留現金,準備在破盤價進場,動態評估鴿派(台灣豁免)、中性(32%稅率)或鷹派(加碼稅率)劇本。

4. 地緣政治與傳聞的影響

  • 台積電澄清與Intel合資(JV)傳聞,該傳聞源自美系對沖基金與Intel內部,涉及NVIDIA、Broadcom、AMD。主持人認為,傳聞廣泛流傳顯示美國可能有相關討論,機率雖低但需納入情境分析,參考2021-2022年DDI修正案例,提醒不應全信或全盤否定傳聞。黃仁勳訪中被視為「信使」角色,未遭白宮批評,暗示美中談判可能進展,需觀察未來1-2週緊張程度是否收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