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整理一定會有不完整或理解錯誤,請以Podcast的內容為主。
A. 槓桿與部位管理
-
上週急殺的成因與循環
前段行情強(記憶體、板材、矽晶圓等)→普遍加槓桿、放大部位;遇回檔本能性降槓、砍倉。這種循環在台美股皆常見,本週多數人已把部位補回。 -
傷害評估與風控紅線
若上週五的急殺只回吐「一到兩個禮拜的報酬」,屬可接受;若回吐「超過一個月」,代表槓桿與倉位配置失衡,需下修到「不致一殺就重傷」的安全水位。 -
實務做法
倉位與槓桿隨盤勢動態微調;盤中若出現擊殺或破底,再視情況減碼,但不重演上週的大幅砍倉。 -
技術面作為散戶的第一層工具
在盤面普弱時,逆勢強的標的常對應後續消息/變局;先用相對強弱與價格結構篩選,再疊加基本面脈絡,有助於提高進出場紀律。
B. AI 伺服器製造層級變化
-
層級定義與價值量體
L6 偏板/機殼組裝;L10 交付可開機運行的整機;層級越高,整合與代工價值越大。 -
產業結構的位移
為降低良率/導入風險與提升管控,少數 OEM/ODM 直接承接 L10,縮短導入鏈條、集中價值量體。過去「買 L6 回去客製→賺價差」的模式,利潤恐被上游整合吃走。 -
個案脈絡
緯創(3231)長期以 L6 為主,現階段直上 L10 的機會浮現;鴻海具備 L10/L11 能力;廣達分配情況需持續追蹤。對承接 L10 者屬正向,對仰賴二次客製的系統商則偏壓力。
C. 散熱技術路線:MCL 與 MCCP 的「過渡與接棒」
-
路線圖與時間差
MCL(微通道蓋板冷卻)被視為趨勢,但初期良率壓力存在;為確保新平台「不延誤」,可能以 MCCP(微通道冷板/Co-Plate)作過渡,待 MCL 成熟再接棒。 -
台鏈關聯
代號 3017 的奇鋐被點名參與相關解方;液冷採用率提升屬大方向,單價與出貨量可同時受惠。 -
投資重點
中長線主軸是「伺服器只會更熱→高效散熱滲透率上升」;短線則留意平台世代切換、驗證進度與良率對訂單結構的拉扯。
D. 網友 QA
-
HDD vs SSD 的工作流與需求
生成/推論流程中,高頻資料需先進 SSD 緩衝再批次落 HDD;當 SSD 與 HDD 價差收斂甚至倒掛時,SSD 有機會蠶食部分 HDD 工作負載。對 NAND/SSD 長線看法偏正向;反觀類 DDR3/DDR4 的「缺貨行情」多屬階段性。 -
聯發科(2454)情境
在 ASIC/網通/AI 等領域與其他大廠的競逐屬「分工與第二來源」並存;手機 SoC 高度競爭、若高階製程報價上行,短期毛利承壓。若市場在利空集中拋出後出現打底,代表疑慮可能漸次反映。 -
ACN
早期受惠於企業 AI 導入顧問需求;後續進入再平衡階段,評估重心回到訂單能見度與大型企業導入節奏。 -
操作心法補充
新手可自指數化起步;主動投資不必拘泥目標價,更多以線型管理部位。美股部位因能承受較大回檔,長期報酬可能優於台股;關鍵在找到能長期執行的個人方法論。
另外在QA中有提到TGV(玻璃穿孔技術)做個記錄,不過都是已公開的資料,不知提到的氣體相關很有興趣是不是有別的意思?大幅改善良率?還是可量產?
TGV 技術公司相關性更新列表
一、已確認與 TGV/玻璃基板直接相關(有公開資料可核)
這些公司有官網/展會/新聞明確提及 TGV 技術、設備或解決方案(包含檢測/蝕刻/鍵合/代工)。
- Samtec(SMTC):自家 Glass Core Technology 直接應用 TGV 玻璃穿孔於玻璃介面層/基板,用於 2.5D/3D 封裝互聯。
- LPKF(德國):LIDE(Laser Induced Deep Etching)技術為雷射改質+化學蝕刻的 TGV 量產路線,主打高深寬比、低缺陷玻璃通孔;新聞確認加速玻璃芯基板量產。
- RENA Technologies(德國):提供 TGV 濕蝕刻/雷射+蝕刻設備,官網與新聞稿點名 TGV 應用於高精度玻璃加工。
- Corning(GLW):多年技術文件討論 TGV 與 Willow Glass 基板製程挑戰,如垂直互聯耐熱性。
- Nippon Electric Glass (NEG,日本):2025/05 公告大尺寸 TGV 玻璃芯基板,已供樣給下一代半導體封裝客戶。
- TECNISCO(日本):產品頁明列 TGV,並強調陽極鍵合解決出氣問題,適用微型 RF/感測器裝置。
- 蔚華科技:推出 SP8000G 非破壞性雷射改質/穿孔檢測系統(整合 SpiroxLTS 技術),專為 TGV 高深寬比通孔氣體殘留掃描,已獲晶呈等採用;2025/06 公告加速量產驗證。
- 工研院 × 東捷科技 × 群創:官方說明高深寬比 TGV 雷鑽暨金屬化技術,三方建置製程驗證系統,切入面板級扇出封測;2024/12 公告聯手開發高深寬比 TGV 雷射,搶進半導體封測。
- 晶呈科技 :新聞稿明述雷射燒蝕+乾蝕刻(氣體蝕刻)製作 TGV 玻璃載板,高密度垂直通孔一致性達微米級。
- Amkor Technology(AMKR):2025/08 公告整合 TGV 於先進封裝,強調降低訊號損耗與功耗。
- 鈦昇科技 :組成 E-Core System 大聯盟,自述掌握 TGV 玻璃芯關鍵技術(包含雷射改質與濕蝕刻),2024/08 公告引領量產;股票代碼 8027.TWO。
- 三德科技 :Touch Taiwan 2025 展頁明載「TGV 代工服務」,流程含雷射改質→化學蝕刻→銅金屬化→CMP,可做盲孔/貫穿孔;攤位 N218,產品分類半導體封裝設備。
- 欣興電子:公開表示台灣第一波導入玻璃基板 TGV,上游玻璃改質/鑽孔產線 2025 Q3 在日韓先設,自家 TGV 產線成熟至明年 H2,量產行情境 2028 年;法說會確認進度遞延但重心強化 ABF 轉 TGV 技術突破。
二、目前僅見間接/趨勢性訊息,或未找到直接 TGV 公開證據(需保留待追蹤)
這些多談玻璃基板生態或先進封裝,但無明確 TGV 量產/導入文件(可能在內部專案)。
-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韓國):布局玻璃基板供應鏈新聞多(如 2025/06 建置生態支持 AI 晶片),但無直接標 TGV 量產;僅提「下一代半導體玻璃基板」趨勢。
- 日月光 :FOPLP/面板化討論與早期學術引用有,但缺乏近年官方 TGV 投入證據;全球製造據點強,但未點名 TGV。
- 友達:展出面板級玻璃基板封裝應用(如 2005 舊新聞 G7.5 玻璃基板),但無直接 TGV 官方新聞;多為二手報導。
- 南電:法說會釋出開發「玻璃基板」與無核心板,用於 AI 載板長線需求;2024/12 公告推出玻璃載板新產品,但無直接 TGV 提及,屬高階 ABF 轉型脈絡。
- 其他(如山太士 AMC、大塚科技):SEMICON Taiwan 2025 展出 TGV 相關創新,但多為 AOI 檢測設備,無明確 TGV 量產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