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整理一定會有不完整或理解錯誤,請以Podcast的內容為主。
A. 台積電海外布局的財務表現與市場誤導
1. 美國廠初期虧損的正常性
台積電(TSMC)美國廠目前呈現虧損,但認為這是建廠初期的正常現象。台積電採用五年攤平成本的策略,較業界常見的七至十年短,旨在快速回本,提升長期成本競爭力與價格彈性。幾年後進入正式生產,配合可能的上調價格,財務表現將不再如此。
2. 南京廠盈利的誤導報導
中國南京廠因建廠與設備成本已攤平,處於成熟生產階段,盈利顯著。指出,近期報導將南京廠盈利與美國廠虧損對比,暗示台積電應靠向中國,具高度誤導性,呼籲投資者辨別此類資訊的意圖。
3. 五年攤平策略的優勢
台積電的五年攤平策略有助於在半導體產業循環低谷時維持財務穩定,避免長週期攤平導致的財務惡化。強調,從第六年起,台積電的成本競爭力將顯著超越同行,美國廠的初期虧損屬策略性短痛。
B. 關稅政策與供應鏈的國際局勢
1. 史考特·班森特的緩和訊號
史考特·班森特(Scott Bessent)表示應緩解對中國的緊張局勢,認為持續升級不可行,顯示願意談判。認為班森特對資本市場與供應鏈認知較高,其發言為市場帶來信心,與其他激進人士形成對比。
2. 盧特尼克與納瓦羅的局限
霍華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被批評過於迎合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其主張iPhone回美生產及供應鏈全美化不切實際。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則持強硬保護主義立場,兩人均被認為認知水準不足,與班森特差距明顯。
3. 盟友反彈與政策調整
唐納德·川普的關稅政策波及盟友,引發越南(Vietnam)、印度(India)等國投誠以緩解壓力。認為,選舉與民調壓力促使川普團隊收斂,班森特的主導被視為正面訊號,市場期待供應鏈秩序穩定。
4. 供應鏈混亂的質疑
質疑川普為何不採循序漸進的關稅策略,而是全面打亂供應鏈秩序。部分支持者稱此為「4D棋局」,但認為這不符合經貿邏輯,強調班森特主導下的政策調整將有利市場信心。
C. 美國聯準會降息爭議與川普策略
1. 川普對降息的施壓
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要求聯準會主席傑羅姆·鮑威爾(Jerome Powell)降息,認為經濟數據支持此舉。認同降息立場,但批評川普公開施壓,認為其意在為經濟問題找「墊背」人選。
2. 鮑威爾的數據導向立場
傑羅姆·鮑威爾因擔心關稅引發通膨,堅持以數據為依據,採「觀望」策略。認為,油價穩定與房屋市場溫和顯示全面通膨風險低,鮑威爾的謹慎可理解,但降息應可執行。
3. 聯準會獨立性的憂慮
川普曾威脅撤換傑羅姆·鮑威爾,引發市場對聯準會獨立性的擔憂。指出,若聯準會受總統影響,可能導致經濟決策失控。川普後軟化立場,顯示理性,緩解市場恐慌。
4. 川普的墊背策略
川普準備兩條路線的「墊背」人選:若政策軟化,可歸咎彼得·納瓦羅的激進主張;若強硬到底,則怪罪傑羅姆·鮑威爾不降息。認為這顯示川普在政治策略上的精明。
D. 雲端服務供應商(CSP)AI伺服器支出的市場疑慮
1. 亞馬遜支出的市場恐慌
富國銀行(Wells Fargo)報導亞馬遜(AWS)資料中心支出可能喊停,引發AI伺服器支出減緩的擔憂。指出,亞馬遜澄清調整屬正常,與產品換代(如Trainium 3)有關,基本面未變,但需持續關注。
2. 微軟的調整與補償
微軟(Microsoft)AI伺服器支出放緩,認為這因OpenAI轉向Stargate計畫(提供五至七成算力),空缺由其他業者補上。微軟自身AI突破有限,市場對其調整已有預期,影響較小。
3. 谷歌的穩健布局
谷歌(Google)在AI算力上表現強勁,除購買通用圖形處理器(GPGPU),自研TPU投入持續加大,算力供不應求。認為,若谷歌砍單將是警訊,但目前無此跡象,顯示其穩定性。
4. 供應鏈數據的謹慎解讀
強調,供應鏈數據(如台積電(TSMC)投片量下調)可能因換代或需求調整,需區分需求(Demand)與供應(Supply)。建議投資者關注雲端服務商財報(Earnings Call),以確認支出趨勢。
E. 特斯拉財報與未來發展策略
1. 財報不佳與市場信心
特斯拉(Tesla)財報低於預期,但股價上漲。認為,埃隆·馬斯克(Elon Musk)表示將重心回歸公司經營,提振市場信心,其執行力被視為彌補財報劣勢的關鍵。
2. Model Y改款的潛力
特斯拉Model Y改款(Juniper)預計帶動銷量,扭轉歐洲等地交車數據不佳的報導。認為,市場對特斯拉的負面報導可能是有組織性的(如索羅斯資助),改款成功將證明其潛力。
3. 機器人業務的估值支撐
特斯拉的機器人業務(Optimus)支撐其高估值。指出,2026-2027年FSD晶片高投片量顯示機器人布局認真,短期目標數千台,長期100萬台,供應鏈數據印證其規劃。
4. 高估值的風險與信仰
特斯拉估值遠高於台積電(TSMC,約12倍PE),在空頭市場中風險高。認為,其汽車業務無法單獨支撐估值,需靠能源、軟體及機器人業務。投資者需對馬斯克願景有信仰,但應控制持股比例。
QA
問題:財報資訊是否足夠?如何獲取更多資訊?
回答:財報、年報及公司法說會提供的資訊量已足夠。若需更多,台灣市場可主動聯繫公司,特別是中小型企業,積極挖掘可能獲得市場未知的獨家資訊,創造認知優勢,海外則因公開資訊慣例較難做到。
問題:早期無資源時如何預估EPS?如何發現投資機會?
回答:早期靠閱讀多份報告形成觀點,現推薦Koyfin(廉價版彭博社)查看各家EPS預估。台積電(TSMC)、聯發科(MediaTek)的EPS廣為人知,但中小型股的預估若與研究發現有落差,即為賺錢機會。抓對趨勢與族群,選擇最強標的即可獲利,無需EPS極精準。
問題:交易記錄記載哪些項目?如何檢討交易?
回答:記錄進出場變化及成敗交易,如去年下半年投資任天堂(Nintendo)題材股票(3227、6104、6138),3227與6104賺4000-5000,6138虧1000多。檢討顯示6138潛在漲幅高,但無大戶買盤未漲,強調買最強標的。接受輸贏,避免過度鑽牛角尖,確保贏多輸少。
問題8:LIT與CSCO是否為光通股?
回答:LIT屬光通股,CSCO(思科,Cisco)不視為光通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