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整理一定會有不完整或理解錯誤,請以Podcast的內容為主。
A. 台股週一開盤前的市場展望
新加坡富台期與早盤觀察
- 新加坡富台期電子盤上週五收在約 1902 點,推估台股週一開盤可能落在下跌 200~300 點的區間。
- 實際開盤仍需觀察國際盤(例如 NQ 及日韓股市)表現,若國際盤同步轉強,台股不排除開平盤或小幅上漲的可能性。
過年前資金調節與回補
- 高槓桿、高風險資金傾向在長假前了結部位,大型資金因不願承擔假期風險,也常選擇先撤出。
- 由於歷年經驗顯示長假後往往有資金回補行情,部分股票即使短線向下,仍可能出現強勁買盤。
B. 對市場震盪與崩跌的看法
閃崩經驗與心態轉變
- 參考 2020、2022 年等大跌經驗,市場曾因意外事件(如 Deep Seek)產生恐慌,導致台股一度閃崩。
- 主持人認為,過度迴避崩跌並非最佳策略,閃崩終究會影響市場,但同時可能提供相對便宜的買點。
籌碼洗淨的正面效應
- 融資斷頭 與 恐慌性賣出 往往代表市場情緒到達極端,籌碼因此洗淨,後續反彈潛力更大。
- 主持人強調,先前厭惡崩跌的心態已轉變為「樂見大幅回檔」,因為這樣的拋售潮能帶來中長線投資機會。
C. 美股走勢對台股的啟示
硬體與軟體分化
- 根據主持人觀察,美股近來出現 硬體產業持續被下調(de-rate),軟體產業重新評價(re-rate) 的現象。
- 一些硬體股票經過前期大幅修正後,近期開始出現 跌深反彈。軟體相關標的則因市場看好長線成長,維持強勢。
台股投資機會與限制
- 台股「閃過」部分美股崩跌,短線不一定能複製硬體股「報復性反彈」走勢。
- 軟體及代理商股票或有熱度,但實際營運占比與獲利能力需留意,不宜僅因題材炒作盲目追高。
D. 川普關稅政策的影響與分析
最新關稅政策動向
- 加拿大、墨西哥 自 2 月 1 日起面臨 25% 關稅,中國則為 10%。中國長期受關稅影響,市場反應相對有限;但對加拿大、墨西哥祭出如此高稅率,引發高度爭議。
- 川普多次提及對台灣晶片課徵 100% 關稅的可能性,恐波及台積電等半導體與日月光等封測廠,以及美國境內伺服器組裝企業(如 Supermicro、Celestica)。
供應鏈重組與矛盾
- 若美國本土代工廠必須從台灣進口晶片,一旦課稅,成本勢必激增,反而導致企業可能將產線轉至海外(如 馬來西亞),與美國政府「產能回流」的目標相衝突。
- 執行上亦須耗費龐大行政資源來鑑別「產品晶片源頭」,極易拖慢政策推行時程。
E. 關稅政策的執行困境與市場影響
實務操作與政治現實
- 為確保公平課稅,政府需詳細審查所有進口成品內部的晶片與零組件來源,導致行政成本高昂,且執行時間拉長。
- 若大規模對盟友課稅,美國內部企業恐承受更大通膨與成本壓力,政治上也難以交代。
投資建議與因應
- 主持人認為,2018 年貿易戰經驗顯示,市場初期往往反應過度,後續也可能「拿起重槌、輕輕放下」。
- 投資人可適度降低槓桿,保留資金以因應潛在大幅震盪。若實際衝擊有限,利空出盡後反而形成進場機會。
- 持續追蹤 川普 或美國新任商務部長的政策走向,再依實際落地情況見招拆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