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整理一定會有不完整或理解錯誤,請以Podcast的內容為主。
A. OpenAI的產品發展戰略
- 主持人觀察到
OpenAI展開連續12個工作日的產品發布會,主要發布GPT-4 Turbo正式版和GPT-4 Turbo Pro。新版本在處理速度上顯著提升,並引入新的訂閱制度:ChatGPT Plus維持每月20美元,新增ChatGPT Pro方案為每月200美元。 - 原因說明
OpenAI通過優化推論時間,提升了GPT-4 Turbo的運算效率。產品策略轉向三層市場區隔:API開發者、一般用戶和專業用戶。此次改版基於用戶使用行為分析,特別回應高階用戶需求。 - 主持人分析
GPT-4 Turbo的發布顯示OpenAI在商業化道路上的重要轉折。雖然某些測試中正式版效能略低於預覽版,但速度提升帶來的效益更為顯著。新推出的影片生成服務Sora引發市場高度關注,但目前面臨產能限制。
B. 大型科技公司的AI布局比較
- 主持人觀察到
Meta、Google、AWS和Apple等科技巨頭紛紛回應OpenAI的發布會。Meta推出Llama 3.3模型,Google發布Gemini 2.0和世界模型Gemini 2,AWS展示Trainium 2晶片與Amazon Q服務,Apple選擇與OpenAI合作,專注於使用者體驗設計。 - 原因說明
各公司基於自身優勢採取不同策略:AWS著重提供企業級解決方案,強調基礎建設服務優勢;Google和Meta專注於模型研發;Apple延續重視用戶體驗,將AI整合至現有生態系統。AWS的Trainium 2晶片主打成本優勢,推論速度提升60%。 - 主持人分析
科技巨頭的AI戰略差異明顯:AWS專注B2B市場,提供全套AI基礎設施;Meta偏向B2C,強調直接面向消費者;Google兼顧兩者;Apple著重AI功能與iOS生態整合。特別是AWS的硬體策略,透過ASIC設計降低成本,為台灣半導體產業鏈帶來新機會。 - 主持人的行動建議
關注AWS供應鏈,特別是台灣的IC設計服務商和晶片代工廠,因ASIC設計需求增加可能帶來新的成長動能。
C. AI對產業的實質影響
- 主持人觀察到
AI應用在實際產業中已顯現具體影響,特別是在文字編輯產業。與普遍預期AI會取代編輯工作不同,中國市場研究顯示編輯需求大幅增加。此外,世界模型技術如Google的Gemini 2和MIT World Labs的研究,展示了從2D到3D的轉換能力。 - 原因說明
AI生成內容雖有基礎能力,但最終產出需人工編輯修改以達到發布標準。AI降低內容生產門檻,導致更多企業投入內容產出,進而增加編輯需求。世界模型技術的進展,源於AI在物理規則學習和視覺理解上的突破,使單張圖片能轉換為完整3D場景。 - 主持人分析
AI對產業的影響體現在價值鏈的重組,而非單純替代。例如,AI取代部分初始內容生產工作,但增加後期編輯和品質把關需求。世界模型技術的發展,預示虛擬世界建構和實體世界模擬將更容易,可能革新遊戲、建築等領域。
D. AI相關投資觀察
- 主持人觀察到
AI產業投資熱度持續,但出現泡沫化疑慮。市場估值方面,OpenAI達到1570億美元,Anthropic為40億美元,估值差距達40倍。AWS推出Trainium 2晶片,帶動台灣IC設計服務、晶片代工、組裝等供應鏈股價上漲。 - 原因說明
AI技術開始實際落地應用,產生實質營收。各大公司開發專用ASIC晶片以降低成本,帶動相關供應鏈需求。台灣在IC設計服務領域具有優勢,成為AWS等公司開發AI晶片的重要合作夥伴。 - 主持人分析
目前AI產業雖有泡沫疑慮,但與2000年網路泡沫相比,AI技術已有明確商業應用和獲利模式。投資焦點應關注具有實質營收的AI軟體公司及關鍵技術的硬體供應鏈廠商。特別是在ASIC設計服務領域,台灣廠商可能迎來新一波成長機會。市場擴張趨勢持續,但投資人需留意企業的實質技術能力和商業發展。
E. 虛擬世界與AI的未來發展
- 主持人觀察到
虛擬世界模型的最新進展顯示,AI能夠根據一張圖片生成完整3D環境,NVIDIA的Digital Twins技術展示了AI在實體與虛擬世界交互的潛力。此外,AI在模擬物理規則和視覺理解上的突破,使虛擬現實和模擬訓練更為真實和高效。 - 原因說明
虛擬世界模型的發展源於對更真實沉浸式體驗的需求。AI在圖像生成和物理模擬方面的進步,提升了虛擬世界的真實感和互動性,滿足了消費者對高質量虛擬體驗的期望,也為遊戲開發、建築和模擬訓練等領域開拓了新的商業機會。 - 主持人分析
虛擬世界與AI的融合正在改變傳統產業運作方式。例如,遊戲開發商利用AI生成逼真遊戲環境,提升玩家沉浸感;虛擬現實技術使遠程協作和虛擬會議成為可能,拓展AI在商業和教育領域的應用。然而,這也提高了對技術基礎設施和數據儲存的要求,促使相關產業鏈進行調整和升級。
#個人想法
感覺短視頻會越來越多,不知畫幾個分鏡是不是就可以給AI去完成一段影片。不過這應該也會另一個挑戰,這些影片要怎麼被看到,因為太多了,人的時間有限能看到的是有一定的量,然後各平台的空間需求會變大,之後會不會變要付費?或是從廣告中多抽一點。那應該是傳統伺服器跟CDN的需求會加大?
##ASIC相關的公司:世芯、創意、智原、聯發科、AVGO、MRVL、凌陽、神盾、威盛、台積電、日月光、台光電、聯茂、台耀
以上公司已加入到 篩選頁面 中的 ASIC題材中 可進行篩選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