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癌 EP510 筆記 2024/11/30

2024-12-01 findsther

本集討論關於 AI 市場發展趨勢的深度分析,涵蓋從台股到美股的觀察,並詳細探討 AI 技術在企業應用的現況。內容包括 AI 在企業自動化、客戶服務、廣告行銷等領域的具體應用案例,並討論了 AI 硬體供應鏈和軟體服務提供商的投資機會。同時也探討了 AI 技術在消費端的發展趨勢,以及蘋果、三星等科技巨頭在 AI 領域的佈局。

個人整理一定會有不完整或理解錯誤,請以股癌Podcast的內容為主。

股癌 EP510 筆記 2024/11/30

A. 台股市場現況與投資策略轉變

1. 主持人觀察到:

台股經過一波修正後可能接近底部,市場投資策略正在從硬體轉向軟硬整合和軟體方向。觀察到美股已明顯走向軟體方向,而台股因為軟體選擇較少,正面臨轉型挑戰。

2. 主持人分析:

市場進入小波段修正的終結點,預期會出現反彈。但由於上方壓力線接近,需要觀察能否突破。市場正經歷三個階段的轉變:硬體 → 軟硬整合 → 軟體。目前從軟硬到軟體,台股在軟體選擇相對少。

3. 主持人建議:

在當前位置判斷相對容易,建議等待市場反應後再決定操作方向。謹慎對待傳統產業題材,並尋找新的投資方向,特別是軟硬整合領域的機會。


B. 台灣產業機會分析

1. 主持人觀察到:

台灣的軟體產業選擇有限,外資分析師和客戶在尋找台灣的軟體標的時經常面臨困難。

2. 原因說明:

軟體產業:台灣軟體公司數量少,難以形成明顯的產業族群,即使有潛力標的,其市場影響力也有限。

3. 主持人分析:

由於軟體產業在台灣發展受限,因此在市場中不會成為重要的貢獻者。建議關注供應鏈中的其他傳統產業,特別是那些在過去被市場忽視的題材,如 CIS 產業可能因 VR 和 Meta 等新興服務的推動,可能迎來新的發展機會。


C. AI企業應用實例與效益

1. 主持人觀察到:

主持人分享了兩個重要的企業 AI 應用案例:

  • Klarna 使用 AI 技術優化客服流程,顯著提升了效率並降低了成本。
  • 倫敦希斯羅機場通過 Salesforce 提供的 AI 服務,提升了客服自動化比例,改善了服務品質。

2. 原因說明:

  • Klarna:AI 的導入使得客服通話時間從 11 分鐘縮短至 2 分鐘,並因此削減了 700 個客服崗位,節省了約 4000 萬美元的年度成本。
  • 希斯羅機場:AI 每月處理約 4000 則問題,約 27% 的客服由 AI 完成,這不僅減少人力成本,還提高了消費者滿意度。

3. 主持人分析:

這些案例展示了 AI 技術的實際效益,不僅大幅提升了企業的運營效率,還減少了成本。這些成功案例預期將加速 AI 在企業端的應用普及。


D. AI服務商的技術驗證

1. 主持人觀察到:

主要的 AI 服務提供商正在自己的業務中廣泛使用 AI 技術,以證明其技術的效用與可靠性。例如:

  • Google 表示約 25% 的程式碼由 AI 協助生成。
  • ServiceNow 使用自家的 NodeSys 系統進行自動化,每年節省超過 550 萬美元的人工成本。

2. 主持人分析:

AI 技術在服務商自家業務中的應用證明了其實用性,這種技術驗證不僅提升了企業的效率,還展示了技術的成熟性,從而推動更多企業採用 AI 服務。


E. AI產業競爭格局分析

1. 主持人觀察到:

AI 模型提供商和硬體供應商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像蘋果和三星等企業開始採用不同的 AI 服務,而模型提供商之間的技術差距逐漸縮小,這也意味著硬體製造商正在掌握更大的主導地位。

2. 原因說明:

  • 模型提供商需要大量的資本支出(如伺服器和晶片開發),而硬體製造商將 AI 作為加值服務,可以獲取純利,且與模型提供商的合作也越來越靈活。
  • 開發自有 AI 晶片(如 OpenAI 與台積電合作)也顯示了模型提供商在成本壓力下的策略轉型。

3. 主持人分析:

未來模型提供商的競爭優勢可能會減弱,硬體商因為能直接接觸到消費者且具備與多家 AI 服務商合作的靈活性,擁有更大的市場優勢。


F. AI消費端發展趨勢

1. 主持人觀察到:

AI 在消費端的應用正在快速擴展,手機製造商和其他消費電子品牌,如蘋果和三星,正在積極導入 AI 以增強產品的吸引力和用戶體驗。

2. 原因說明:

  • 消費者行為:消費者對 AI 功能的接受度在逐步提高,例如影像處理和語音助理等應用逐漸成為日常。
  • 企業佈局:蘋果、三星等公司通過將 AI 技術整合進硬體設備中,提升了用戶黏著度。

3. 主持人分析:

未來的 AI 競爭焦點可能會轉向消費端產品,擁有消費者基礎的企業(如蘋果、三星)有望成為這波 AI 勝利的主導者。

 

#個人想法做個記錄

因為台股中不了解軟體股,改去買美股較明確的軟體股可能是個選擇,目前美股中的軟體股如PLTR、BBAI、C3AI、SNOW、CRM、CFLT、ACN等,不過有幾支已漲了2~3倍以上,過去在提到可關注顧問服務時有買過ACN之後是買了BBAI跟C3AI,但是後來的震盪被甩下車,也是在前幾集才知道原來還有PLTR、SONW,如果軟體股還是未來的方向,應該還是可以加碼。

而這一集中有再次提到軟體股,而且可能會從小企業走向大巨頭的驗證,那應該可以試試Google、Meta、Apple、微軟,而且觀念這幾家其實都有慢慢的向上爬,不知這算是有人在慢慢加碼嗎?

台股如之前幾集有提到有前輩的提醒技術線分析已走完波浪理論中的高點,而且好幾次大盤是跌但是漲的家數還比較多,上星期五的融資餘額是增加的,所以猜測大家是期待下個星期會有好的開始?但有提到如果頂不上去就會在向下探,所以可能要把手上有賺的先入袋會比較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