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整理一定會有不完整或理解錯誤,請以Podcast的內容為主。
也有把財報狗網站提供的庫力索法季報內容納入。
財報狗 419 庫力索法 (KLIC) 季報解析:IC 封裝與相關設備下半年展望 筆記 2025/03/12
A. Kulicke & Soffa (K&S) 公司簡介與市場定位
1. K&S 的背景與命名由來
Kulicke & Soffa(K&S)由創辦人夫婦姓氏命名,類似惠普(HP),官方縮寫K&S避免混淆(如KNS、KLS、KMS)。其主業為IC測試與封裝設備,打線封裝(Wire Bonding)市占率超60%,三分之二營收來自此領域。法說會顯示,NAND市場球焊機市占率近90%,整體球焊機達75-80%,凸顯其傳統領域領導地位。
2. 主要客戶與市場角色
客戶包括封裝業者(如日月光、力成、超豐)及先進製程廠商(如台積電、英特爾)。打線封裝適用成熟製程(車用、工業、中低階消費性電子,如手機、家電、MCU),近年積極轉型先進封裝。法說會指出,客戶擴至8-10家(代工廠、IDM、OSAT),新增記憶體客戶,支援HBM與銅對銅TCB,角色從傳統封裝延伸至AI與高效能運算(HPC)供應鏈。
3. 上一季財報概況
2024年12月營收1.661億美元,季減8.4%、年減3%,略高於預期1.65億美元,非GAAP EPS 0.37美元(預期0.28美元),GAAP EPS 1.51美元(受7100萬美元Project W結算收益推動)。毛利率52.4%,因一次性收入與產品組合優化。2025年3月預估營收1.55-1.75億美元,毛利率47%,非GAAP EPS 0.19美元,顯示復甦緩慢。但是都認為下游疲軟影響短期表現,但透過新品與成本控制提升,長期毛利率目標50%。
B. K&S 在成熟製程市場的觀察與預期
1. 打線封裝在成熟市場的應用
打線封裝使用金線或銅線連接晶片與載板,成本低、穩定性高,不需高I/O數量,適用車用、工業及中低階消費性產品。疫情期間(2021年)因車用與工業擴產創高峰,後因需求轉向AI而疲軟。車用與工業因電動車(EV)、功率半導體與電池組裝系統需求改善,K&S推動鋁轉銅互連,提升AI與雲運算效率。
2. 當前市場狀況與復甦預期
K&S連續10季衰退(超傳統6-7季),下游利用率偏低(55-65%),抑制設備採購,預測2025下半年復甦,營收成長6-8%,消費性率先回暖。法說會指出,Ball Bonding收入可達5-6億美元(正常化水準,峰值10億美元,近兩年3億美元),下半年較上半年成長20-30%(約7.3-7.6億美元),2026年全面正常化,認為復甦處末期階段,中國與EV為關鍵驅動。
3. 中國市場的潛在影響
中國擴建28奈米以上晶圓廠,後段封裝需求隨量產增加,K&S看好政府補貼與擴產刺激打線設備,但成長受限於28-45奈米製程少用打線。法說會強調,中國領先通用半導體與汽車復甦,NAND(市占90%)因前端建置完成與簡單堆疊受益。
4. 落後指標的市場觀察價值
K&S為成熟製程落後指標,業績復甦確認市場回暖,消費性2025上半年落底,下半年復甦;車用與工業或至2026年。法說會指出,Wedge Bonding拓展細線、引腳焊接與晶片附著市場,搶占高功率應用(如新能源)。認為設備市場滯後1-2季,2026年為關鍵復甦點。
C. K&S 在先進封裝市場的發展與潛力
1. 切入台積電供應鏈的突破
K&S通過台積電CoWoS-L認證,供應無助焊劑TCB設備,2025年小量出貨,2026-2027年隨下一代Rubin(Rubik)製程放量。法說會顯示,雙頭FTC系統(吞吐量近雙倍單頭)已出貨代工客戶,支援先進邏輯與HBM,2025年底出貨下一代系統,18-24個月內量產(2026年中後)。2024年TCB市場超3億美元,K&S市占30%。
2. 垂直導線封裝技術的創新
垂直導線封裝(VFO)替代TSV高功耗與成本痛點,支援低功耗記憶體(如LP DDR5,減小30%封裝尺寸),適用手機等AI終端裝置。預估,2025年收入低於2000萬美元,2026年達5000萬美元(占總營收5-6%),2027年大幅成長,與7-8家客戶(韓、美、中,包括三星、海力士)合作。
3. 先進封裝的成長動能
先進封裝比重從10%升至2026-2027年十幾%以上,涵蓋多晶片小晶片(Chiplet)、SiP、TCB與垂直線。法說會指出,2024年收入2.2億美元,2025年目標2.75-3億美元,TCB貢獻7500萬-1億美元,複合年成長率20-25%,FTC更快,新增記憶體客戶合作(如HBM4/3E)。一致看好台積電訂單與AI/HPC驅動。
4. 長期成長性展望
2025年成長6-8%為復甦,2026-2027年因CoWoS-L與VFO具潛力。法說會顯示,TCB媲美倒裝晶片(Flip Chip),銅對銅TCB具零間隙與超細間距優勢,VFO或延伸至邏輯應用,K&S開發基於面板(Panel-based)平台,搶先ASMPT。
D. 相關產業鏈與競爭對手的比較分析
1. 成熟製程封裝與前段設備的比較
成熟封裝2025年成長5-6%,優於前段設備(中國高基期衰退),台灣業者(如日月光、力成、超豐)因消費性比重高有望上半年落底、下半年復甦。法說會指出,汽車與工業因EV與電池組裝系統改善,中國帶動後段成長。成熟封裝轉為中性或小幅成長。
2. 先進封裝的競爭格局
先進封裝成長強於前段設備(如應用材料、ASML),K&S與ASMPT、Besi競爭,後兩者短期領先(比重更高),K&S 2026-2027年潛力佳。法說會顯示,K&S TCB市占30%,雙頭FTC具吞吐量優勢,客戶達8-10家,領先競爭對手。
3. 下游晶片廠商的復甦觀點
英飛凌、德州儀器、恩智浦等庫存見底,復甦時點分歧:德儀稱工業觸底、車用未底,亞德諾樂觀工業回升,易發半導體悲觀。法說會指出,中國主導復甦,NAND因堆疊層數增加帶動需求,K&S需待2026年產能購買。認為消費性應該領先,車用與工業偏保守。
4. 市場估值與投資觀察
車用與工業估值低,具回補潛力,K&S成熟與先進市場雙復甦可期。法說會顯示,2025年回購3億美元股份(已回購3690萬美元),毛利率目標50%,2026-2027年成長高峰,全球高效電力傳輸需求推動銅互連轉型。目前看好消費性下半年回溫,車用與工業至2026年具投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