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整理一定會有不完整或理解錯誤,請以股癌Podcast的內容為主。
此篇主持人提到這一次沒有數據比較是自已的想法,歡迎討論
A. 美國司法部對Google的拆分要求與政治背景
主持人觀察到:近期有消息指出美國司法部(DOJ)要求將Chrome從Google拆分出來。這個議題從川普政府時期就開始討論,一直延續到拜登政府,現在可能又要回到共和黨政府。雖然這不是新聞,但值得再次討論,因為政治環境已經發生變化。
原因說明:拆分討論的持續存在主要源於美國政府的長期政策方向。這項反壟斷政策最初是由川普政府時期的美國司法部發起,並在政黨輪替後仍持續受到關注。隨著市場環境和政治氛圍的變化,加上對大型科技公司影響力的持續關注,使得這個議題始終保持其重要性。民主黨和共和黨對於拆分Google的理由和態度差異顯著,民主黨更擔憂大企業的規模和權力,並強調公平分配和控制,而共和黨則主要關注言論自由和市場自由競爭,反對過多的政府管制。
主持人分析:在當前政治環境下,共和黨政府上任後,整體市場對大企業的態度預計會較為溫和,這與民主黨政府時期的立場形成對比。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拆分討論最初來自共和黨政府,但其政策動機和執行方向可能與民主黨有顯著差異。共和黨可能更注重市場自由競爭和降低管制,而非單純針對企業規模進行限制。在民主黨政府下,Google的拆分可能只需要將公司業務適度分散即可,不一定會觸及核心搜尋引擎業務;但在共和黨政府治理下,若Google觸及某些敏感議題,可能會面臨更嚴格的審查。
B. 大企業對創新影響的雙面性與市場主導地位
主持人觀察到:主流論述常認為大企業會扼殺創新,比如Meta(前Facebook)經常會複製競爭對手的功能,或直接收購競爭對手。如果無法收購或複製,則可能會推出開源產品來削弱競爭對手的獲利能力。然而,這種觀點可能過於片面。相對地,Google搜尋引擎的強大市占率主要源於產品本身的優秀性能,不應單純因為市占率高就認定需要受到限制。
原因說明:大企業的豐厚利潤支持了重要的創新項目。例如,Meta因為強大的獲利能力,得以持續投資元宇宙(Metaverse)和大型語言模型的開發。同樣地,Google也得以投資DeepMind和Waymo等前沿科技項目,這些創新項目通常需要大量資金支持,而這正是大企業的優勢所在。Google搜尋引擎的優異性能也使其在競爭中脫穎而出,使用者即便有其他選擇,仍然會因為品質而選擇Google搜尋服務。
主持人分析:對於大企業是否阻礙創新,應取決於觀察的角度。一方面,大企業透過收購和模仿可能抑制了部分新創公司的發展;但另一方面,這些企業也進行了大量前瞻性的創新投入,這些投資在某些情況下甚至無法帶來短期利潤,例如Meta在元宇宙的投入。因此,大企業的行為在阻礙與促進創新之間存在著一種微妙的平衡。拆分Android和Chrome可能會對Google產生重大影響,特別是在公司長期發展規劃上。但短期來看,這種拆分可能反而帶來正面效果:一旦拆分後,Chrome和Android可能會開放搜尋引擎的競標機制,這可能為Google帶來新的收入來源。業務更加純粹的子公司可能獲得更高的市場估值,因為投資者普遍偏好業務較為單純的公司。
C. AI時代下Google搜尋引擎的壟斷地位重新審視與未來發展方向
主持人觀察到:在討論Google是否具有壟斷地位時,需要從不同角度來思考。從傳統搜尋引擎的角度來看,Google確實具有壟斷性地位。然而,在AI時代,許多公司如Perplexity、Claude或ChatGPT都宣稱能夠取代Google的資訊搜尋功能。當一個產品或服務可以被多個競爭者宣稱可以取代時,其壟斷地位就值得重新審視。Google近期也表現出積極應對爭議的態度,這顯示出公司已開始調整策略方向。
原因說明:主持人以自身使用習慣為例,雖然在使用搜尋引擎時仍以Google為主,但在獲取資訊方面,已經開始使用ChatGPT、Claude或Perplexity等AI工具。這意味著在他個人的資訊獲取途徑中,Google的占比正在下降。從更廣泛的角度來看,搜尋引擎只是獲取資訊的眾多方式之一,而不是唯一途徑。Google面臨的挑戰類似於過去其他大企業面臨破壞式創新時的困境。若Google過度保護搜尋引擎業務,可能會限制自身在AI領域的創新,從而失去競爭優勢。
主持人分析:Google應該避免過度保護搜尋引擎業務,而是要採取更開放的策略。如果能放手去做,甚至讓新產品線與現有業務產生一定程度的內部競爭也無妨,因為真正的競爭對手是來自全球的科技巨頭,而不是內部業務。只要整體上是獲勝的,就不需要過度擔心內部業務之間的此消彼長。此外,Google近期放下一些偏左傾的政策,也是正確的方向。隨著政治敏感議題的調整,拆分討論的重要性可能會逐漸降低,但需要隨時應對不同政黨可能帶來的監管變化。
QA中提到
AOI的背景: AOI是一家光通訊公司祥茂光電 (AAOI) ,曾經由微軟進行資助,後來獲得Oracle、AWS等公司的訂單。這家公司的業務和市場期望讓許多台灣投資者特別關注。
主持人對AOI的看法: 雖然主持人了解AOI的業務,但選擇不投資這種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