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報狗 409 威騰 Q4 2024 財報 筆記 2025/02/12

2025-02-14 findsther

內容聚焦 Western Digital 最新財報及記憶體產業狀況,指出上半年 NAND Flash 受消費性去庫存及報價下跌影響,WDC 與多家原廠啟動減產,HDD 市場則因伺服器需求仍穩定,預期全年仍能小幅成長。整體產業估計「先下後上」,下半年需求回暖有望配合減產效果使價格回穩。模組廠股價估值已至歷史低位,相對於原廠更具投資彈性。若關注下半年轉折,建議追蹤減產力度與消費市場回補情形。

個人整理一定會有不完整或理解錯誤,請以Podcast的內容為主。

財報狗 409 威騰 Q4 2024 財報 筆記 2025/02/12


A. Western Digital (WDC) Q4 2024 財報回顧與營運概況分析

  1. 財報數據與不如預期的表現

    • Q4 營收約 42.9 億美金,季增 4.6%,但低於市場預估
    • Non-GAAP EPS 為 1.77 美元,接近預期區間下緣
    • 向來較保守的公司這次仍低於預測,代表市況不如想像
  2. 業務表現分析

    • NAND Flash 業務
      • 消費性電子(手機、PC)需求疲弱,下游延長去庫存
      • 報價在 Q4 加速下跌,終止連六季成長
    • HDD 業務
      • 和預期相符,呈現穩健成長
      • 已連續五季營收攀升,毛利率持續上行
      • 主要受伺服器、雲端市場需求支撐
  3. 詳細觀點

    • 去年下半年開始的消費性電子降溫,導致記憶體供過於求
    • WDC 原先保守猜測都未能達成,顯示 NAND Flash 報價下滑壓力大
    • 伺服器與雲端業務對 HDD 有穩定需求,但成長力道依舊有限

B. NAND Flash 市場供需與產業影響分析

  1. 上半年展望:先下後上

    • WDC 預估下一季營收僅達 37.5~39.5 億美金,季減逾 10%
    • EPS 可能落在 0.9~1.2 美元,季減幅達 40%
    • 報價下降加上減產導致產能利用率下滑,毛利率同步受壓
  2. 供給面:主要廠商全面減產

    • 美光宣布減產 15%,海力士、三星自 2024 Q3 開始調整產線
    • WDC 於 2025 年初加入減產列車
    • 推測凱俠 (Kioxia) 同步減產,五大原廠減產意向明確
  3. 需求面:消費性電子與政策刺激

    • 手機與 PC 廠預計在 2025 上半年去庫存告一段落
    • 中國補貼 6000 RMB 以下中低階手機,美中關稅也促使廠商提前拉貨
    • Edge AI 與 Windows 10 停止支援等因素,或有助下半年需求
  4. 整體趨勢:短痛後有機會反轉

    • 2025 年預期呈現「先下後上」,上半年消費端疲弱,下半年旺季可期
    • 減產效應一般需兩季才明顯,Q3 起報價可望轉強

C. HDD(硬碟)與伺服器市場發展與前景

  1. 市場需求與波動

    • HDD 在 2024 年以來連續五季成長,但 2025 Q1 出現首次季衰退
    • 原因可能是交貨時程、訂單分配不一所致
    • 雲端服務與數據中心仍有穩定採購,但 AI 伺服器多用 SSD
  2. HDD 的定位與產能

    • HDD 主要用於不常使用的海量資料儲存,因成本較 SSD 低
    • 幾家大廠保持產能緊縮策略,產量大約維持在高峰期 70% 左右
    • 報價得以支撐,但也限制了銷量擴張
  3. 未來展望

    • 供不應求狀態持續,可支撐全年營收穩定成長
    • 成長幅度恐不及前一年「量價齊揚」的規模
    • 若產能不大幅提升,未來會以小幅漲價、製程推進帶動獲利

D. 記憶體產業鏈相關企業 2025 展望

  1. 原廠與模組廠的現況

    • NAND Flash 原廠:上半年修正、下半年回溫為主要調性
    • 記憶體模組廠:如威剛、創見、宇瞻等早在 2024 Q2 就受到衰退衝擊,反而有機會較早落底
  2. 投資價值與估值差異

    • 模組業者目前 PB 值普遍落在歷史低位區間
    • 原廠雖股價下修,PB 仍未到歷史低檔
    • 若預期 2025 下半年市況轉好,模組業者彈性或大於原廠
  3. 主持人建議

    • 優先關注估值偏低的模組廠,特別是 Q2 落底後可能的反彈機會
    • 追蹤整體去庫存進度與減產成效,以及 Edge AI、市場需求回補等驅動力道
    • 留意關稅政策、全球市場需求轉折,謹慎佈局

#個人想法

也就是消費電子可能沒這麼快復甦,而且覺得川普的一些政策,如果再次影響通膨,一般人民應該是佔80%,多少還是會壓抑電子消費,應該還是要拉長時間吧?

不過也就是股市中的錢會更集中在AI相關產業,然後再注意消費電子是不是無法在低?然後觀察有資金進去囉?然後在財報狗400集 也有提到中國要自製,不確定會不會影響到台股的相關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