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整理一定會有不完整或理解錯誤,請以Podcast的內容為主。
A. 地震事件及其對半導體產業與市場的影響
-
地震狀況與主持人觀察
台灣南部(高雄、台南)日前發生地震,北部在警報約 20 秒後才開始有明顯搖晃。主持人提及網路上流傳的震災影片,顯示中南部民眾恐慌度較高,工廠設備安全也面臨考驗。 -
產業衝擊與市場反應
地震造成 TSMC 等先進封裝或代工廠需暫時疏散檢修,可能出現受損晶片或需報廢的情形,短期影響產能及營收。主持人認為整體市場仍多半將此視為短期事件,不會對大型機構投資人造成重大決策改變,除非出現更大規模的毀滅性地震。 -
投資建議與後續觀察
投資人應密切追蹤中南部相關廠區的實際受災和修復進展。若企業具備完善的災後處理機制,長期影響可望有限。建議在評估產能與供應鏈恢復速度後,再決定是否調整持股。
B. 川普就任後對 AI 與高科技產業的監管鬆綁
-
主持人觀察與政策背景
川普上任即廢除拜登時期對 AI 領域的加強監管,顯示新政府意圖「解放」高科技市場。主持人指出,美國過往的自我審查制度常導致發展受限,對提升國際競爭力有負面影響。 -
產業與市場影響
大幅鬆綁監管對 AI 等新興領域形成重大利好,吸引更多資本與研發投入。美國若大舉減少自我限制,可更有效應對其他國家在先進科技方面的挑戰,尤其有利 AI 基礎建設與軟體研發領域。 -
投資建議與可能做法
投資人可關注 AI 雲端、ASIC/GPU 晶片研發與大數據中心建設的進展。若美國政策趨勢持續偏向市場化,預計中長期將帶動科技股與相應供應鏈的成長機會。
C. 美國能源政策與電動車市場發展的轉變
-
政策轉向與主持人觀察
川普政府主張「Drill Baby Drill」增加石油開採,同時終止或縮減電動車補貼,放寬原先 2030~2040 年電動車普及率的強制規定,改由市場機制決定。主持人指出,這將使能源與電動車產業重新調整發展策略。 -
產業與市場影響
石油產量若提高,油價可能面臨下行壓力,進而影響俄烏戰爭等地緣政治局勢。雖然美國政府不再強力推動電動車補貼,但長期看來,車廠仍朝電動化與油電混合方向演進。基礎充電設施的進步(如 800V 平台)也將持續推動市場發展。 -
投資建議與市場應對
投資人應留意油價波動及電動車供應鏈的技術與市場變化。雖短期補貼減少,電動車終究仍是長期趨勢。聚焦充電技術與關鍵零組件(如電池、半導體)的公司,可能能在市場洗牌中受益。
D. 美國內政與科技政策調整下的國際佈局
-
主持人觀察與背景說明
川普就職典禮上,Meta 等科技巨頭代表紛紛出席,展現美國高科技產業與新政府緊密合作的勢頭。主持人提到,透過減少管制,美國正朝更積極的霸權思維邁進。 -
產業與國際局勢影響
美國若大幅解封自身限制並要求他國「保護費」,可能改變全球科技佈局與經濟關係。對海外市場來說,美國政策既是機會,同時也提高門檻,衝擊全球供應鏈的角色分工。 -
投資建議與後續關注
台灣廠商能否與美國技術需求對接,是強化競爭力的關鍵。投資者則應密切跟蹤美國對 AI、太空科技和其他高端產業的資源投入,評估外部市場的風險與收益。
E. AI 技術大解放與未來市場機遇
-
新政策與主持人觀察
解除對 AI 的部分限制後,OpenAI、Oracle 等業者加速投資雲端與 ASIC 晶片研發。OpenAI 預計 2026 年推出自家晶片,與 Celestica 等 ODM/OEM 合作,大幅擴充資料中心並預期降低算力成本。 -
產業潛力與市場預測
AI agent、軟體自動化、機器人等領域有機會快速崛起,算力成本的下降可望刺激更多創新應用。主持人提到,若政策保持開放,AI 可能成為未來五年全球科技發展的主要成長引擎。 -
投資建議與佈局方向
投資人可留意雲端服務、資料中心建設,以及軟體應用(SaaS)領域的爆發機會,也應持續觀測全球供應鏈動向。硬體及半導體製造是一條路,著眼於 AI 驅動的軟體革命則可能是另一大亮點。
F. 台股封關前的資金動向與春節後行情展望
-
主持人觀察與封關前行情
台股封關前表現穩健,但因春節假期較長,部分機構(地方中實戶、兵種資金)選擇假前撤出。主持人認為若國際市場假期間無重大利空,這些資金節後將回流,形成補漲機會。 -
行情影響與歷史經驗
2020 與 2022 年曾讓投資人對「持股過年」心存疑慮,但若拉長週期觀察,多數年份封關前買進並續報,長期報酬率不差。市場對美國川普新政高度敏感,台股春節後可能出現補漲或補跌,須關注美股動向。 -
投資建議與市場應對
長線投資人可考慮持股過年,重點在評估個股或產業基本面。短線投資人應持續追蹤美國新政策,並於開盤後靈活調整部位。歷史經驗顯示,如非全面空頭,節後資金回流通常帶來不錯的操作空間。
#個人想法
川普上位剛好又卡在過年,個人覺得美股應該會因為行政命令的效應還有大部份的股剛好也在前幾天到了相對低點,而且部份都開始漲上來了,覺得有機會去測試前高的感覺,雖然台股有機會補漲,不過打算把年終放到美股先賺一點。
美股如果是如謝孟恭大所說解除對 AI 的部分限制,是覺得軟體股應該會反應比較多?因為什麼都可以做而不被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