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整理一定會有不完整或理解錯誤,請以Podcast的內容為主。
A. 川普對等關稅的衝擊與爭議
1. 關稅數字遠超預期
- 川普對等關稅遠高於市場預期20-25%,實際公布台灣32%、中國34%、南韓25%、日本24%,東南亞如泰國36%、越南46%、柬埔寨49%、印尼32%,被形容為震撼彈,主持人認為這是首次重擊市場的「驚雷」。
2. 關稅計算的指鹿為馬
- 川普稱各國對美國課高關稅(如台灣64%),故美國回課一半(如32%),但主持人指出實際關稅平均不到10%,此數字來自貿易逆差除以進口總額,加入價格彈性與傳導率仍等於1,純屬誤導,被批為「史上最扯的指鹿為馬」。
3. 誤導性言論與社群反應
- 川普支持者在X上認為美國長期被剝削,關稅反擊合理,Bill Ackman等意見領袖助威而不提數字荒謬性。主持人憤慨,批評川普反假新聞卻自己散播誤訊,Jason Calacanis質疑合理性卻被狂粉淹沒,顯示粉紅泡泡現象。
B. 各國與產業的衝擊與不公
1. 台灣因AI伺服器與中國+1受創
- 台灣因AI伺服器輸美增加逆差被課32%關稅,主持人認為這是對美國需求的荒謬懲罰。台商配合「中國+1」政策在東南亞設廠(如越南46%),仍被無差別重稅,令人不解與不平。
2. 盟友的無辜波及
- 日本(24%)、南韓(25%)等盟友同受打擊,日本首相石破茂震驚,台灣政府抗議,主持人質疑美國戰略不明,盟友努力配合卻換來懲罰,顯得不公。
3. 產業衝擊與轉嫁壓力
- 蘋果因中國、東南亞、印度產線全中,毛利恐損10%,需轉嫁消費者或壓榨供應鏈。AI伺服器、半導體未定關稅但不排除調整,紡織與製鞋業因東南亞基地也全面受創,美國品牌面臨議價壓力。
C. 市場不確定性與行情觀察
1. 川普政策的反覆不定
- 關稅數字反覆修改(如半導體後談),主持人稱其「招令夕改」讓分析失效,支持者分「談判派」與「言出必行派」,投資圈共識(15-20%)被打破,不確定性成最大痛點。
2. VIX飆升的恐慌與機會
- VIX跳升顯示市場恐慌,歷史上常為買點,但主持人提醒需承擔持續下跌風險。技術面顯示近期急跌不合理,暗示大資金提前撤離,現證實與關稅衝擊有關。
3. 單挑鬼賽局的隱憂
- 中國回課34%關稅,若美國再加碼,可能演變成「火車對撞」,歐盟若跟進,全球供應鏈將更動盪。主持人擔憂這類戰爭行為將加劇市場波動。
D. 主持人的後市看法與操作策略
1. 從進攻轉防守的心態
- 主持人原計劃若利空出盡投入10-15%現金,但因局勢惡化轉為防守,現金因美股下跌從15%膨脹,慶幸未滿倉。強調保留現金以穩心態,避免過度盯盤焦慮。
2. 下週一的具體操作計畫
- 預測下週一台股若萬股跌停,將加碼5-10%部位,至少扣10%現金應對不確定性。美股看好蘋果短期利空已反映,若無惡化可進場;AI伺服器與半導體因不確定性待觀察。
3. VIX買點與資金控管
- VIX跳升是機會,但需優雅操作,避免融資爆倉。主持人回顧2020熔斷後急拉經驗,強調資金控管關鍵,建議分批佈局,確保心理與財務穩定。
4. 長期策略與心態調整
- 若談判利空出盡(如壓至15-20%),是重大機會;若進入單挑鬼賽局,可能縮至基本持股領股息。主持人建議量力而為,不硬拼融資,理性評估並隨新動態調整。
#個人想法
我想可能是軟的要求就是只能去美國設廠,東南亞他們管不到,但是在美國的話,真的出事了,他們也能自已生產,那也蠻好奇的,那這些較高汙染的項目,美國那裡可以設廠?也不可能一下所有的廠都跑去美國。那就可能像防毒軟體,因為不知那個有影響,我先全鎖,覺得可以的才一個一個開放。
不過如果一些大國或是想反對的國家就來個除了美國其他國家的稅都下降,讓美國更難出口,換美國自已來求談判,可惜科技企業又都在美國,大家又不敢信中國,這是我亂想的,應該也很不合理。
台股有下跌限制就是10%,而美股有些一天就來個10以上的跌幅,我想台股會不會需要多跌個幾天,我們不是專業的投資人員,覺得還是等穩定一點在進場好了。